西乡塘区:党建链赋能产业链 “小鸽子”孵出乡村振兴“大产业”
近年来,西乡塘区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模式,立足特色肉鸽养殖产业,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让“小鸽子”孵出乡村振兴“大产业”,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组织联建补链,构建产业发展“共同体”。城区整合双定镇辖区内顶哈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南宁绿生源饲料有限公司等12家肉鸽养殖、饲料供应、畜禽种苗、技术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资源,指导成立双定镇产业联盟党支部,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党的组织体系延伸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党组织引领推动产业链发展,实现组织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发展共赢。
产业联盟党支部定期组织召开产业发展推进会,围绕肉鸽养殖技术提升、产品销售渠道拓展、产业链条延伸等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推动肉鸽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召开产业发展推进会8次,解决各类问题20余个。
党建引领强链,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产业联盟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解决肉鸽养殖过程中的土地、资金、技术等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也带动了上下游、周边产业发展。产业联盟党支部注重在产业发展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将肉鸽养殖企业负责人、合作社骨干、养殖大户吸收到党组织中,15名党员骨干在肉鸽交易市场、鸽料配送中心、肉鸽加工中心、肉鸽养殖基地、科技培训基地等重要环节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

顶哈肉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产业联盟党支部党员邓明中,不仅带动合作社成员科学养鸽实现年人均收入5万元以上,还积极推动绿色循环农业发展,将鸽粪转化为有机肥,反哺黄皮果种植产业,实现年产值超千万。针对养殖户资金短缺问题,党支部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为养殖户争取到“富农贷”“鸽业贷”等信贷资金1300多万元,解决了产业发展的燃眉之急。
疫情期间,肉鸽养殖产业受到冲击,支部党员主动慰问困难养殖户,大力保护优良肉鸽品种,在支部的有力领导下,疫情过后肉鸽产业迅速恢复了生产,日产量达10000羽。产业联盟党支部鼓励党员带头发展肉鸽养殖产业,通过“党员示范户+农户”结对帮扶,共培育党员创业带富示范户20户,带动农户500余户,实现户均增收2万余元;成立肉鸽养殖技术服务队,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1场次,培训养殖户400人次,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30多个。
服务保障延链,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西乡塘区党委、政府不断深化党建引领肉鸽产业发展模式,为肉鸽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并依托产业联盟党支部进一步延伸肉鸽产业链条,推动肉鸽产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协调4亩多周边土地用于扩大再生产,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200多万元,用于完善肉鸽养殖示范基地、肉鸽交易市场、肉鸽加工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肉鸽产业链条;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协调金融机构为肉鸽养殖企业和75个农户提供信贷支持,有力缓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强化技术服务,建立肉鸽产业服务中心,整合党建、农业、科技、金融等部门力量,为肉鸽产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发挥城区科教资源优势,搭建产研合作平台,与广西大学、广西农科院、广西兽医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推广新技术5项、新品种3个。此外,积极举办肉鸽产业文化节等活动,提升西乡塘肉鸽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如今,西乡塘区双定镇肉鸽产业已发展为集研发、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双定镇成为广西连片规模最大的肉鸽养殖集中区,年出栏肉鸽超过2000万羽,产值突破5亿元,产品远销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双定镇顶哈肉鸽产业示范区(武陵村扶贫特色产业示范园)先后获评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乡级示范园、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四星级)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