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药

农业生物技术最具活力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生物技术作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推进器”,正在悄然拓展和创新农业功能,进而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而强劲的动力——— 农业是生物科技应用极为重要而广泛的产业,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技革命,成为维护食物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将是仅次于医药生物技术,发展最迅速、效益最显著的领域,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日前,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发布的,2007年度全球生物技术农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报告显示,自1996年生物技术作物实现商业化以来,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每年均以两位数的百分率迅速增长。2007年,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较2006年增长了12%,总面积已达1.143亿公顷,相当于1996年面积的67倍。生物技术作物育种已成为最富活力的农业技术,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而且显示出对于未来解决粮食供给、环境等重大问题的巨大潜力。 不可否认,农业生物技术不同于一般的农业应用技术,属效益巨大却也有一定风险的农业高技术,有关内容涉及国内外科技与贸易竞争,并与生物安全等问题紧密相关。欧洲等一些国家就一直拒绝接受生物技术产品。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孟山都公司是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奠基者,日前记者就此话题采访刚刚到任的孟山都大中国总裁麦克凡先生。 麦克凡先生现任孟山都公司副总裁,负责全球农化业务,拥有在种子、生物技术、畜牧和农化等多个领域的业务和管理经验。他认为,一个非盈利性的国际农业生物技术信息研究机构———ISAAA,致力于调查、评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状况,旨在向科学界和社会提供有关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作物的信息和知识。ISAAA每年发布的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种植态势报告取材广泛、数据丰富,颇具权威性。ISAAA2007年的报告显示,农业生物技术正在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印度,棉农收入增加到每公顷250美元以上,2007年棉农总收入从8.4亿美元增长到17亿美元。中国棉农收入也获得较快增长,平均每公顷增长了220美元,全国增长超过8亿美元。这项技术正在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构和广大农户所认可和采用。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也为农业作出了贡献。在“十一五”规划的生物技术战略中,将主要农作物的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有一大批的研究所和数千位致力于作物生物技术研究的研究人员,有十几种生物技术作物正在进行田间试验。2007年,中国710万资源匮乏的小农户种植了380万公顷Bt抗虫棉,相当于中国全部550万公顷棉花中的69%。根据ISAAA的报告,按中国Bt棉花耕作水平产量平均增加了9.6%%,杀虫剂使用量降低了60%,对于环境和农民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每公顷增加相当可观的220美元收入,为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的许多棉农作出了突出贡献。麦克凡提到,河北廊坊的一个棉农祖茂堂,在种植抗虫棉之前的1997年,即使每年喷40次杀虫剂也不能阻止棉铃虫的横行。种植了抗虫棉之后,大大减少了杀虫剂的喷洒量,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富裕起来的棉农有的甚至在城市里买了楼房和汽车。 自1999年以来,中国自己生产抗虫棉的市场份额每年以10%%左右的速率递增。目前,抗虫棉在中国市场上稳居优势,并开始向印度出口。除了抗虫棉以外,中国科学家在抗病虫水稻、高植酸酶玉米等研究中都获得了可喜的进展。中国已种植了大约25万棵生物技术抗虫杨树,并且在2006年批准一种抗病毒的生物技术木瓜的商业化,种植了大约3500公顷。一种抗病毒甜椒和迟熟番茄也都获得商业化批准。 同时,中国在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安全管理方面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大量科学实验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批准种植和销售的转基因作物产品中不存在安全性问题,也未发现拟待开发的抗病虫水稻和玉米对健康和环境有不良影响。相信这会为农业生物技术的健康发展和生物安全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能源短缺危机的出现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加剧,中国农业生物技术逐渐向能源、环保产业渗透,在能源植物培育、生物制氢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研究方面同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