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技术要点
时间:2010-05-07 来源: 作者:
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技术(简称地膜水稻)是由我市农业科技人员从1993年开始首创的集“杂交种、旱育秧、全层肥、地膜盖、规格栽、湿润管”六位一体的节水高产栽培技术,一般节水60—80%,亩增产100公斤,增30%。要充分发挥地膜水稻的技术优势,必须把握好以下关键环节:
1、选择适宜地膜。考虑到节省投资、操作方便等因素,要统一选用0.005mm厚、170cm宽的地膜水稻专用膜,一般亩需膜3.3—3.5kg。
2、选用杂交良种。海拔800m以下地区,可选用Ⅱ优多系等长组合品种;800—1000m地区可选用汕优63、金优63、冈优22等较长组合的高产品种,海拔1000m以上地区选用汕优64、威优64等生育期较短的杂交组合。各地可根据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田块类型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进行选择。
3、培育带蘖壮秧。当气温稳定通过10℃时,就可播种,一般低中山3月下旬,高山3月底至4月上旬播种,采取旱育秧或两段育秧,通过20—45天秧龄,精细管理,培育大壮秧苗,确保插秧时单株带蘖1—2个。
4、精细平整大田。先将4000—5000kg/亩农家肥深翻泥中,捡净泥中石块、秸秆等易顶破地膜的硬物,灌水耕耙,排水平田。
5、搞好沟厢配套。大田整好后,深起围沟,一般沟宽50cm,沟深50cm;开好腰沟,一般宽40cm,深33.3cm,按厢幅160—163.3cm作厢,一般沟宽26.7cm,深26.7cm。确保田无明水,厢正沟直。
6、全层配方施肥。控氮增磷钾,一次性施足底肥。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施肥标准为:每亩标氮50kg、过磷酸钙25kg、氯化钾5kg。施肥方法为:在施足农家肥的基础上,将化肥均匀撒于整平的厢面上,然后清沟浆肥。
7、确保覆膜严实。要随整田随盖膜,以滚动膜捆进行覆盖,将地膜紧贴厢面泥土,不留空隙,四周向泥中扎边1—2cm,达到膜泥紧贴、平整严实。
8、适时早插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地膜水稻湿润栽培技术的增温效果,表现为前期猛增、中期稳增、后期略减的特点,因此,在适插期内,插秧越早,增温效果越显著。一般中低山5月上旬前插秧,高山5月中旬前插完。
9、合理定株密植。视土壤肥力定密度,一般每厢插秧6行,行距31.7cm,株距13.3cm,双本栽插,插秧密度达到1.6万蔸/亩左右。
10、湿润管理护膜。插秧完毕,清沟通水。若插秧时遇曝晒天气,可在膜面浅灌一天“跑马水”,然后界定水位,切实做到沟中有水,厢面无水;以保持厢面膜内湿润为原则,后期尽量排水。同时,尽量减少人工进田操作,以防破膜生草和失去保温保肥作用于。
11、搞好生育促控。地膜水稻栽培,由于地增温效应,养料分解速度加剧,水稻生长速度加快,很容易造成前期旺长,后勤早衰现象,要落实中稳后健技术。中稳的关键是要早晒田控苗,当亩总茎蘖低山区达25万、高山区达30万左右时,排出沟水晒田控蘖,晒田标准为厢面不发白,沟中不陷脚;后促,就是要切实保证地膜水稻不早衰,实现增粒增重。对后期脱肥田块,轻者,亩喷施4%—6%的尿素溶液80kg;重者,灌淹膜4cm深的水,亩撒施尿素5kg,让水自然落干即可,也可用追肥枪打孔追肥。
12、综合防治病虫。根据病虫情报,及时采取措施,搞好防治工作。
13、彻底清除废膜。水稻生长后期(8月底),要及时排干水,及时收获,彻底清除废膜,做到低留稻桩,捡净废膜,以防止土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