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花生生产管理技术意见
一、基地及生产资料的选择
1、基地选择:实行标准化生产的花生基地应选择远离工业“三废”污染,土壤、水质、大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地块。
2、生产资料选择:所需花生种子,要选择抗病、优质、丰产、商品性好,适宜出口的花生品种;所需肥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有机肥要经过腐熟杀菌处理。种子、肥料等要到指定的单位去购买。
二、春茬花生地膜栽培技术措施
我市春播花生面积较大,除部分土层浅薄、零散地块不宜实行地膜覆盖外,大部分花生地都已实行了地膜栽培,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旱情严重的情况下,更要提倡花生覆膜栽培,以最大程度的抗旱保墒。地膜栽培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抓好播前准备,提高播种质量
1、早春耙地,抗旱保墒。在冬前深耕25-30厘米的基础上,春季应及早进行耙地,做到耙平、土细、肥匀、不板结,以利接纳春季雨水的效果好,利于土壤保墒、抗旱,同时要彻底清除残余农作物根茎、地膜、石块等杂物,为适期播种和苗全苗壮打下好的基础。
2、注意防旱防涝。丘岭山地播种前,要整修好堰下沟、拦腰沟、小万沟等,做到三沟配套,预防雨季“半边涝”。平原地播前 要挖好排水沟,或播种时留出排水沟的位置,在雨季到来之前挖好,做到防旱防涝并举。
3、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足无机肥。由于我市花生地以山地、丘陵较多,其特点是土层薄、肥力低、抗旱能力差,所以花生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在中低产田内一般要求亩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公斤,标准氮肥2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硫酸钾25公斤(高产地块高于此数20%),硼肥1公斤,锌肥3公斤或丰光系列生物肥、酵素菌生物肥160公斤。在施肥过程中,切忌施用未经腐熟的鸡粪、牲畜粪,防止将蛴螬等害虫带入土壤,增加土壤的虫口基数。
4、早起垄。地面整平后要抓紧起垄,以利保墒。丘陵地一般垄距掌握在80—85厘米,垄顶宽50—55厘米,平原肥沃地垄距要掌握在90厘米左右,垄顶宽60厘米左右,垄高10—12厘米。
5、选择适宜品种。根据我市花生田多为山区旱田和历年又多春旱、秋旱的特点,我市要以中熟大花生为主,如鲁花9号、11号、14号,花育16、17,丰花1号,潍花8号等,搭配种植丰花2号、丰花3号,示范种植巨丰、丰花4号、丰花5号、花育18号,黑花生等。
6、种子处理。剥壳前带壳晒种2-3天,播种前7-10天剥壳。剥壳时随时剔除虫、芽、烂果。剥壳后将种子分成1、2、3级,籽仁大而饱满的为1级,不足1级重量2/3的为3级,重量介于1级和3级之间的为2级。在分级同时,要剔除与所选用品种不符的杂色种子和异形种子。选用1、2级种子播种,先播1级种,再播2级种。播前要做好拌种或种子包衣。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胶悬浮剂按种子量的0.3%-0.5%进行拌种,或用的50%辛硫磷乳剂(或控释性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进行拌种,或用花生种衣剂包衣,以防治花生茎腐病、地下害虫。用50%的多菌灵按种子量的3%进行浸种或用适乐时(亩用2包)拌种,以预防花生前期的死苗。
7、合理密植。地力较差的大行距应在50厘米左右,小行距要在30—35厘米左右,墩距16—17厘米,亩墩数在9000—10000墩。地力较好的大行距应在50厘米左右,小行距要在40厘米左右,墩距17—18厘米,亩墩数在8000—9000墩。
8、喷施除草剂,及时覆地膜。播种盖土后,每亩用72%都尔乳剂或48%拉索乳剂15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施于地面,喷后及时覆膜,并压牢,要防止大风揭膜。
9、大力推广膜上压土引苗技术。沿播种行覆上3-5厘米高的土垄,使花生自行出土。未压土引苗的覆膜花生注意及时破孔放苗,以免烧苗。
(二)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花生出苗后及时破膜把幼苗引出膜外,开花前,发现膜下有侧枝的,应及时提出膜外。
2、中后期管理:在花生中后期管理上要采取促、控、防的原则,以保证花生健壮生长。对基肥不足,苗情偏弱的花生,要在始花前喷施氮素肥料,或者丰光二号叶面肥等。花期必须浇足水分。始花后30天左右如发现有徒长现象,要及时进行化控,即当株高超过40厘米时,每亩喷施50—100ppm多效唑50公斤,或壮孢安每亩15克兑水喷雾。荚果形成期前后是病虫害多发期。这时要重点预防倒秧病、叶斑病、蚜虫和甜菜夜蛾及棉铃虫。防治病害与叶面施肥最好同步进行,一般用50%多菌灵1500倍或70%代森锰锌500倍,加磷酸二氢钾过滤液或丰光二号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硕丰“481”、“天达2116”等,隔7—10天交替喷雾,连喷2—3次,可起到防病防早衰的作用。防治蚜虫时可用抗蚜威、避蚜雾等喷雾防治,甜菜夜蛾和棉铃虫幼虫可选用夜蛾必杀或药肥素喷雾防治。结荚后期如阴雨连绵,涝灾严重,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涝,减少烂果,降低损失。
三、夏茬花生栽培技术措施
(一)深耕整地、培肥地力
一般在前茬作物种植前结合深翻土地,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硫酸铵25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硫酸钾25—30公斤,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整细整平。如种前茬作物时已深耕过,加上又是地膜栽培,土地已具备上松下实的土壤结构,种花生时可进行一般浅耕。对土质过粘的地块要结合整地,铺压河淤沙和炉灰等,以增强结实层的通透性。由于花生具有喜“乏肥”不喜“当年肥”的特点,为防止徒长,在种植花生前一般不施氮、磷、钾肥,可在原来的基础上适当施入2公斤锌肥,1公斤硼肥即可。
(二)适时收获前茬作物,提早花生播种时间
前茬作物成熟时要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整地保墒,尽量提早种植花生。因我市无霜期较短,有两茬不足,一茬有余的特点,花生提早播种能最大限度的使两茬作物都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获得高产。夏茬花生播种一般掌握在5月20日—6月5日前完成。
(三)选用适宜的中早熟花生品种,合理密植
通过几年来的试验示范,潍花8号、花育16、17,丰花3号等品种在我市夏茬地种植较为适宜。以上品种表现中熟、综合性状良好,荚果膨大速度快,增产潜力大。在高肥水地块,水浇条件好,增产潜力大,一般要降低密度适当稀植。行距可在40—50厘米,墩距18—20厘米,亩墩数在7500—8000墩为宜。
(四)抓好化学调控
由于夏茬地土壤肥沃,生产条件好,花生盛花期后难免存在徒长现象,要根据长势及时进行化控。在始花后30天左右,如发现植株徒长,也就是主茎高35—40厘米,或昼夜长出1厘米左右时,要每亩喷施50—100ppm多效唑50公斤或亩用壮孢安15公斤兑水20公斤喷雾进行化控。
(五)及时防治病虫害
花生主要病害有花生叶斑病,一般花生病叶率达10—15%时,可用多菌灵每亩50公斤与代森锰锌每亩100公斤混合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三次可有效的控制叶斑病的发生。
花生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播种时,每亩可用神农丹1—2公斤盖种,可有效的防治的地下害虫的发生。
地上害虫主要是第三代棉铃虫、甜菜夜蛾,可用BT乳油400毫升兑水,在卵盛期喷药防治,5天后喷第二次,或用50%辛硫磷50毫升喷雾防治。
(六)适时收获、清除残膜
夏茬花生由于生育期偏短,要做到适时收获。当花生果皮内层变褐时为饱果成熟标志,饱果指数达到95%以上时进行收获。收获后要清除田间地膜,以防造成土壤污染,并及时晾晒以防霉变,确保花生色泽鲜亮,达到无公害质量安全标准。
- 关键词搜索: 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