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主推茭白品种介绍
1、浙大茭白
浙大茭白是属于夏秋两熟的中熟品种,由原浙茭2号驯化选育而成,整个生育周期为一年,以秋栽为主,当年秋茭产量略低,以发棵分蘖结茭为主,第二年收获夏茭,夏茭结茭仍以墩苗结茭为主,产量较高。该品种株高2米左右,叶宽3.5-4.5厘米,分蘖较强,抗逆性好,茭体呈纺锤形,茭肉长18厘米左右,横径4厘米左右,单茭重100-120克,洁白光滑,质地细嫩。该品种适宜设施栽培与窝泥栽培,达到既能提前上市又提高茭白的质量、产量的目的。该品种在本市已经过十余年的种植,是本市主栽品种之一,但近年来该品种个体变小、商品性变差,品种退化明显,需压缩种植。
2、河姆渡双季茭
河姆渡双季茭是80年代在七月茭中选育的新品种,生育周期为一年半,即当年春季栽植,六月上中旬可采收梅茭,九月上旬收获秋茭,第二年四月底五月初采收夏茭。梅茭、秋茭以墩茭结茭为主,夏茭以游茭苗结茭为主。该品种植株高大,分蘖性强,抗逆性好,较耐高温,株高2.3米左右,叶宽4.5厘米,茭肉长22厘米左右,茭肉最宽处直径4厘米,单茭重80-90克左右,茭肉洁白、质地细嫩,口感鲜嫩,也是本市主栽品种之一。梅茭采收时间相对较长,梅茭收获从六月上旬开始,如逢梅季气温适宜,产茭时间可以延至7月中旬,但梅茭产量不稳定,碰到梅季不明显,高温来得早的年份,往往梅茭产量较低。
3、余茭4-2
余茭4-2品系属于双季茭中熟类型,是由余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2006年5月从余茭4号品系中发现的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余茭4-2经2009年试验,也适宜于作梅茭栽培。该品系茭白基部特别窄,呈现明显的纺缍形,且特别洁白、色均、糯性,抗病性好。从3年来的生长情况来看,余茭4-2生育期与产茭时间与浙大茭白相似或迟1-2天,但产量高、品质好、分蘖力强、株型紧凑。该品系株高2米左右,叶片长1.5米,叶鞘呈淡紫色,叶色淡绿,茭肉洁白光滑,单茭重100-120克。在2007年茭白品比试验中产量名列第1,二季平均亩产为1520公斤,比对照浙大茭白亩产1408公斤,平均亩增112公斤,增产8.0%。在2008年秋茭品比试验中,亩产量1193公斤,比对照品种浙大茭白1132公斤增产61公斤,增产5.4%,名列第2位,浙99-1产量虽属于第一位,但株型松散,叶片角度大,抗病性差,综合性状不如余4-2品系。2009秋茭品比试验中亩产1381公斤比浙大1322公斤,增产59公斤增产4.5%。
4、余茭4-3(迟种茭)
余茭4-3品系属于双季茭迟熟类型,是由余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2006年10月从嵊州双季茭中定向选育的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余茭4-3也比较适宜于中华鳖套养田栽培。余茭4-3栽培方法与浙大茭白相似,生育周期与浙大茭白相同。该品种株高2.2米左右,叶宽3.5-4.5厘米,分蘖较强,抗逆性好,茭体呈纺锤形,茭肉长20厘米左右,横径4.2厘米左右,单壳茭重160克左右,洁白光滑,质地细嫩,商品性好。2009秋茭品比试验中亩产1412公斤比浙大1322公斤,增产89公斤增产6 .7%。主要特点:一是秋茭产茭季节明显推迟,7月初与浙大茭白同期插种,产茭始期在11月初,比浙大茭白推迟15-20天,但产夏茭时间没明显差异。二是耐低温孕茭抗寒好,如插种季节推迟至8月初,产茭时间也推迟到11月中旬,特别适宜水稻-茭白轮作。三是茭型特别大,个体壳茭重达160克,比浙大茭白重60克左右。该品种对水稻-茭白轮作、缓冲茭白生产季节、延长产茭时间、提高茭白产业效益很有益处。
- 关键词搜索: 茭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