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药

博州棉花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2008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次对棉花面积过快增长“刹车”,划定了60万亩的封顶线。到4月底春耕结束时,这条控制线没有被突破。在管住棉花面积盲目扩张的同时,该州还提出了60万亩棉田中要有17万亩达到2000元亩产值的目标。 棉花一直是博州的最大经济作物。2007年,棉花产值占到全州种植业产值的54%,棉花种植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全州有六成以上的农民从事棉花种植,棉花对自治州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棉花行情看涨,棉农受利益驱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甚至一些次宜棉区和风险区也出现了棉花面积过快增长的苗头。 既要合理控制棉花面积,又要保持棉花第一大产业的优势,在解决这对矛盾时,博州各级党委、政府一方面引导农民把多上的棉花面积尽量退回去,对调整出来的土地,多种植一些农民愿种、效益比棉花好且已经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特色作物,另一方面则把更多的精力和功夫用在主攻单产和增加总产上。 精河县的棉花产量早在2006年就超过了100万担,今年该县明确提出了要扩大高产田、改良中产田、退出低产田的要求,目前,全县现有3万亩棉花低产田被调整出来改种枸杞这一高效经济作物。同为产棉百万担的博乐市,今年棉花的播种面积也只有27万亩,和去年基本持平。而腾出来的棉田大多种上了玉米等粮食作物。 在拧紧棉花面积增长的“闸门”后,博州推广应用多项先进适用的棉花增产技术,实施了良种繁育工程,建立了5万亩良种基地,确定了3个棉花主栽品种。同时,全州有80%的棉种采用的是种子包衣技术,5千亩棉田首次应用了膜上膜技术,5万亩棉田实行了精量播种,31万亩棉田已被改造成高标准节水灌溉棉田,并做到了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机械、统一整地、统一播种和统一管理。这些措施的实施,相当于增加了2.72万亩低产棉田。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