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农民春耕唱响“三步曲”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随着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的出现,我市春耕生产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新时尚。记者日前在旅顺口区农村看到,今年这里的农民在春耕生产中唱起了“少化肥、抢农粪;购农资、结伴行;先充电、后种田”的“三步曲”。
少化肥抢农粪
眼下,在旅顺口区农村的春耕现场,放眼望去,田野里、温室大棚旁,一堆堆优质农家肥显得格外耀眼。日前,记者在三涧堡街道曹家村王敏的承包菜田里看到,她家三亩地里有12个粪堆,每堆粪有2立方米左右,其中有猪粪、牛粪、羊粪等等。王敏说,近几年农业税取消了,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一个接一个,当农民开始吃香了,因此也敢于向土地投入了。“今年光买农家肥就花了1600多元,比买化肥价格贵多了。”她认为,使用农家肥价钱是贵了点儿,但长期使用农家肥,不仅可以改善土质,而且对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效果显著,生产出的无公害食品也受欢迎。
农民比粪堆不仅说明他们的市场观念、种田意识在改变,而且还催生了专业粪肥运输户。当地20多名有经济头脑的个体运输户根据农民的需求和当地粪源充足的优势,做起了粪肥生意。他们到猪场、鸡场买下粪肥后,直接运送到田间地头。由于收费合理,服务态度好,受到农民欢迎,生意越做越红火。一辆辆装满农家肥的运输车忙碌在田间地头,成为今年春耕一道新的风景。“拼”农资搞互助
4月份以来,旅顺口区三水农资站经常挤满前来购买春耕物资的群众。不过,他们在买种子、化肥和生产资料时“玩”起了新花样———“拼农资”。菜农张新生说,自己家地少,买一袋肥一次用不了,下次再用不好保管,肥力也会减少。邻居李秀春也买这种肥料,她只用30多斤足够了,因此两家合伙买了一袋。小黑石村民王福利告诉记者,自己承包了两亩大田地,买3袋种子用不完,买2袋还不够,村民杨佳山有3分地大田,正好与王福利合用一袋玉米种。像这样“拼塑料”、“拼农药”、“拼水泵”、“拼农机”的农户,在今年春耕生产中成为一种新时尚。
一种以平等互利为基础、以共同致富为目的、以换工换种换技术为途径的新型互助组,正在旅顺口区农村出现,从而改变了农民单打独斗忙春耕的不利局面。日前,土城子村第二居民组张桂山要收获西芹,左右邻居得知消息后,一下子来了9名帮工,仅用3个小时,就把剩余的40畦、3200公斤西芹收获完毕。村民刘多林温室里需要换茬翻地,靠用人工几天时间也完不了翻耙地农活。于是,他找来小型农机具户蒋再宏帮忙,小蒋开着农机具一个半小时就将一亩地耕耙完。刘多林则用换工的形式,还上蒋再宏耕耙地的“人情”。这样一来,村民之间有个大小农活就不用犯愁了。
先充电后种田
近日,听说省里、区里来专家传授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三涧堡街道礼堂里一大早就坐满了前来听课的农民。专家和技术人员结合我市蔬菜生产基地的特点,重点讲述了新品种引进、绿色农药使用、无公害蔬菜操作规程及国际通用农药检测标准等,有理有据的讲解,加上多媒体演示,通俗易懂,使参加培训的农民获益匪浅。
旅顺口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采取农民点单、中心承办的方式,让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测土配方施肥、种子磁化、声波助长等十余项农业增产技术,简便易行,很容易让农民掌握接受。旅顺阳光大樱合作社为农户着想,帮助他们分忧愁、解难题、传技术,成为农民致富的贴心人。连日来,5名社员在社长何艳莲的组织下来到洪家村村民刘韩举大樱桃园,一边传授技术,一边义务为他修剪大樱桃。为了不让一个社员掉队,使他们都能依靠种植大樱桃走上致富的道路,旅顺阳光大樱合作社组成的义务剪枝队,专门为缺技术、少劳力的农户修剪技术。据了解,目前他们已经为20多户农民义务修剪大樱桃树1万多棵。
今年初以来,旅顺口区共举办蔬菜、大樱桃生产培训班30余期,参加培训农民达6000多人,全区呈现出科技助春耕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