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药

让庄稼地“长”出绿色汽油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人民日报》2006年8月29日第2版报道:8月28日,河南天冠集团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纤维乙醇项目开工奠基。这是国内首条纤维乙醇产业化生产线。它以农作物的壳皮茎秆以及树枝、落叶等林业“边脚余料”做原料,经过粉碎、发酵、蒸馏、脱水等环节,生产出乙醇。   以燃料乙醇为契机,全面发展生物能源   上世纪90年代初,天冠确立“车用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项目牵手郑州大学突破技术、设备瓶颈。2001年4月,天冠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线投产,3年后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投料,保证了河南在全省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目前,河南乙醇汽油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   2002年至2005年,天冠售出燃料乙醇32万多吨,销售收入16亿元。乙醇汽油的推广为粮食转化找到路子。4年间,天冠消化陈化小麦100余万吨,减少陈化粮财政补贴2亿多元。此举的环保效果也很明显: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后,尾气中一氧化碳降低30%,碳氢化合物减少10%,苯系物质等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   为拓展燃料乙醇应用空间,天冠又与高校合作开发出乙醇、柴油“机械混合法”技术,研制出助溶剂配方。300万公里的行车试验显示,乙醇柴油性能稳定,完全达到汽车燃料要求。目前,天冠正向国家申报南阳的试点推广工作。   以循环经济为基石,探寻农业发展新路   “吃的是粮食,挤出的是乙醇汽油、蛋白、汽水、饲料、肥料……”在天冠集团生产办公室,总工程师杜风光指着产品示意图,形象地描述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小麦加工→淀粉浆→酒精发酵→燃料乙醇→废液沼气→废渣有机肥→返回农田;小麦加工→谷朊粉、麸皮饲料→蛋白饲料等。   生产燃料乙醇后所剩的废糟液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并造成资源浪费。天冠把生产酒精后产生的废糟液发酵处理,生产沼气,现已作为5万户市民的生活能源,使南阳市成为有名的“沼气城”。生产沼气后剩的糟液残渣,又能加工成动物饲料或制成绿色沼渣肥。   杜风光说,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把粮食“吃干榨净”,降低了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工业废液又变成可重新利用的农业资源,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最终达到废物零排放,实现了“资源—产品—资源再生”的循环。   目前,天冠已制定了200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的5年发展规划,正着手加快天冠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记者感言   天冠集团的实践表明,发展循环经济与企业效益并不矛盾。因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是物尽其用的过程,也是企业经济效益逐级增值的过程。对加工企业而言,只有走上循环经济之路,企业的永续发展也才有了坚实的根基。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