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药

后邓村里的“国家玉米技术之都”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科技日报   时间:2006年4月4日10:00   地点: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   向导:柳京国(中心副主任)   要是问起山东省莱州市西由镇后邓村,没多少人知道。可就是在这个看似毫不起眼的村子里,却有着“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登海种业”、“李登海”这几个响亮的名字。春暖花开之时,记者走进了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   从莱州市区驱车二十分钟,一组白色的漂亮小楼映入眼前,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牌子横在楼顶。不大的门庭两侧,一颗颗金灿灿的玉米昭示着该中心沉甸甸的成绩。   “中心针对我国玉米生产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玉米科学技术成果工程化水平和成果转化率,形成玉米产业化技术的集散地和辐射源。”柳主任开门见山。   据介绍,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年产量亿余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同时,我国也是玉米的头号消费大国,消费量的90%以上靠国内生产。柳主任说:“论产区,山东在我国第二大,论研发,莱州在我国第一。莱州挂上国家玉米工程技术中心的牌子,当之无愧。”   我国31个省市区都有玉米种植,从东北平原起,经黄淮海平原,至西南地区形成一条“中国玉米带”。为不断培育适合于我国不同生态区种植的作物新品种,面向全国进行辐射扩散,中心在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等全国不同玉米生态区设立了28个试验站。   28个试验站就是28个玉米工程技术分中心,也是28个玉米技术实验、示范和推广中心。通过这些中心,玉米新品种、新技术从莱州源源不断地扩散到全国各地。后邓村,俨然成了一座“国家玉米技术之都”。   中心建立以来,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优质高产高效杂交玉米种子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植物转基因专项”等国家级课题12项,每年承担国家和黄淮海区域玉米新品种展示、预备试验、生产试验等项目参试品种800个以上。其中,“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的选育和推广”于2004年1月20日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抗病高产、高配合力自交系502及西玉3号等杂交种的选育与推广应用”于2002年9月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优良玉米自交系‘478’的选育与应用”于2005年5月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获奖成果全部为中心独立自主研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   时间:2006年4月4日11:00   地点:中心三楼病理和生物技术实验室   向导:贾春兰(研究员)   中心投资50万元的病理实验室和生物技术实验室位于中心三楼。   一进门,大小不一的瓶瓶罐罐,让记者想起中学的化学实验室,不同的是有一台一直在转的机器。研究员贾春兰介绍说,这是一台PCR仪也就是基因扩增仪,主要用来对比研究玉米的基因排列。可别小看这些仪器,培育出的新产品都要在这里进行DNA检测。当年的李登海,头顶着高粱花,用授粉的方式培育新品种。而今的“登海种业”,早已用上了最先进的基因工程来鉴别和培育新品种!   用自己的种子冒充登海的种子,用登海的种子冒充自己的种子,谋取非法利益,在倡导自主知识产权的今天,都是“登海种业”所不能容忍的。就在去年11月,四川一家公司用了“登海”的种子,包装上却打上自己的名字。通过DNA鉴别真伪,不仅使那家公司退还全部种子,还一次性赔偿了50万元。目前,中心共有67项植物新品种授权书。   在中心的院子里,记者注意到许多辆一个模样的银色汽车,一问才知道,这是专为科技人员配备的,4.8万元一辆,一共有168辆。   中心现拥有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农艺师、经济师、工程师等150余人,拥有10多名享有国务院和省级特殊津贴的有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时,他们还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交流,联合承担课题项目,开放重点实验室,中心每年承担研究生实习和教学任务。近三年,中心研发投入经费分别为951.8万元、1530.8万元、1940.5万元,分别占当年销售收入的5.24%、5.66%、6.83%。   与此同时,中心坚持“科技创新,一切为种子用户服务,一切为股民服务”的质量方针,精心打造“登海”品牌,每年带动5万多基地农户。2005年中心的“登海”系列玉米杂交种扩散、辐射面积达6300万亩,增产粮食32亿公斤,增加社会效益30多亿元,产品覆盖全国29个省(市、区)。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统计,自育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7亿亩,增产粮食1000多亿公斤。   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依托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的国家级工程中心。中心与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并轨运行,注册资金8800万元,2005年上市后总资产升到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6亿元。   中心档案 中心依据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针对我国玉米生产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玉米科学技术成果工程化水平和成果转化率,在较大面积上提高玉米产量,加快整个玉米产业链条的完善与配套步伐,使玉米成为国民经济中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项目,连接玉米科研、生产和市场,形成强有力的拉动和参与机制,全面促进玉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形成玉米产业化技术的集散地和辐射源。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