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药

标准化带动农业增产增收上亿元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中国质量新闻网   标准化帮了四川达州大忙   带动农业增产增收上亿元   最近,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望江乡武坪村农民罗盛益非常高兴,因为他通过标准化种植黄花不仅致了富,还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全县致富能手”称号。有了罗盛益这个样板,望江乡的农业标准化种植又掀起了新一轮热潮。   达州市是四川省的农业大市,有许多极富达州地域特色的传统产业,如苎麻、黄花、富硒绿茶、蚕桑、中药材等,但过去由于分散种植,标准不一,农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价格低廉,许多农民生活贫困。达州市委市政府在调查中认识到,要实现农业强市,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是当务之急的基础工作。   为此,达州市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于2003年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质量技监、农业、畜牧等部门领导任副组长,林业、科技、农资、技术推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达州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监局,负责农业标准化的日常工作。为做到真抓实干,达州市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建立起了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户包户的责任制和技术指导网络,一级指导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农业标准化管理区域面积逐年扩大。   为了确保农业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真正做到政府满意,农民增收,为发展区域经济做出贡献。两年来,作为农业标准化牵头部门,达州质量技监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奋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首先,他们狠抓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目前已制定发布了苎麻、黄花和富硒绿茶等农业地方标准52项,内容涉及苎麻、黄花、富硒绿茶等农产品的育苗、种植、采收、加工、销售全过程。加大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力度,通过贯彻农业标准体系,规范了农业生产,使农产品质量提高、附加值增加,为示范基地部分实现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其次,达州市质量技监局以市质检中心为依托,以各县市区质检和农业监测机构为骨干,加强示范区农产品的监测,并对示范区的农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把关,以确保示范区农资质量,来保障示范区农产品的质量。   与此同时,达州质量技监局加大了农业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利用传媒、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组织农业科技及技术推广、标准化专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标准化知识,讲解标准化技术,现场解决疑难问题,并举办农业科技、标准化培训班50多期,培训农民8000多人次,印发宣传资料20多万份,提高了农民对标准化知识的熟悉程度。   目前,达州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级农业标准化基地和示范项目达到了19个,示范区面积达到1.4万公顷,带动农业增产增收上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其中,三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已初见成效,如大竹县333公顷苎麻标准化示范基地每公顷增收6000多元,渠县900多公顷黄花标准化示范基地增加产值200万元,万源市富硒绿茶标准化示范区面积发展到2000公顷,产量从示范前的55万公斤增长到70万公斤,单价从示范前20元/公斤提高到35~40元/公斤,增收达480万元,种植户人均增收近200元。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