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海南智慧
海南,如同一颗遗落在人间的明珠,美轮美奂。蔚蓝澄碧的海水、洁白绵细的沙滩、婆娑摇曳的椰林、奇异的热带水果……勾勒出浓郁、珍稀的热带风情。
人们在折服于海南自然之美的同时,更深深折服于海南人民的精神之美。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海南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初心如磐、步履铿锵,用勤劳和智慧实现了小康,又马不停蹄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经济全面提质增效,海南执巨笔、绘蓝图,谋划环岛旅游公路和美乡村建设,于2023年12月18日贯通了全长近1000公里的环岛旅游公路。这条路跨越高山和大海,穿越城镇和乡村,历经繁华和宁静,串起一路400多个“好看、好玩、好吃、好文明”的村子。
海口市北港村海鲜加工一条街变身游客网红打卡点;三亚市博后村的夜市让村民赚得盆满钵满;澄迈县桥头镇玉包村走向深海,放牧海洋,把东星斑鱼养殖发展得红红火火;万宁市排溪村海产养殖另辟蹊径“往岸上走”,东风螺产业方兴未艾;文昌市林梧村的板栗地瓜基地成为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的“香饽饽”;万宁市福塘村的优质凤梨成为广州、上海消费者的“心头宝”……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南围绕独特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产业。儋州市用快消品理念重塑沉香产业,把小小沙虫孕育成大产业;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把美丽优雅的“舞女兰”发展为“一镇一品”,助农增收;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用黎锦传习所为非遗带来新的就业想象力……特色产业已成为海南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转换器。
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始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海南积极创新,千方百计将产业链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各市县通过三产融合形成一个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要素发力、多模式推进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激发各方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并将农民嵌入到产业链中,以三产融合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儋州市嘉禾共享农庄以农业驱动大旅游产业,琼中县什寒村打造治理和发展并行的村企融合范本,白沙县五里路茶庄以茶旅融合为女性提供就业空间与自我发展机遇……
一方面是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一方面是乡村建设卓有成效。乐东黎族自治县荷口村乡村治理以民为本,善治顺民心;万宁市排溪村“农村书屋”书香沁民心,为村民营造精神“充电站”;琼海市青葛村“村民茶舍”暖民心,成为解民困、释民怨、聚民心的温暖窗口……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彰显着海南乡村正逐步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琼州向富故事多,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我们看到青年返乡、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长等一系列喜人现象;看到乡村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商品、游客流量变增收流水的美好变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治理新方式、新格局正在为海南乡村振兴和自贸港建设描绘出一幅人民幸福、山河璀璨的美好画卷!
(文炜)
原文链接:https://agri.hainan.gov.cn/hnsnyt/ywdt/zwdt/202406/t20240619_36825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