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社会资讯

看海南“两山”实践:一片叶子的致富故事

时间:2024-12-26 来源: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南海网5月22日消息(记者 谭琦 实习生 王芦苇)头戴围巾,腰挎竹篮,双手交替一掐一个茶青,这是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采茶工人王德光的日常。这片茶园为他带来可观的收入:白沙对茶青实施每公斤不低于7元的保底收购价,每亩茶园预计年收入最低近6000元。

  一片绿叶,如何变成致富的“金叶”?日前,2024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采访活动探访海南多地“两山”转换的具体实践。近年来,海南持续推动生态资源“增值变现”,遵循生态、富民、可持续的原则,不断创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路径。

  

  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实习生 王芦苇 摄

  茶叶,已经成为白沙的致富法宝。近年来,白沙推动白沙农场和细水乡、元门乡和牙叉镇等乡镇的绿茶规模化种植,通过“茶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带动4500多户农民规模化发展绿茶产业,积极打造白沙绿茶生态茶园及精品加工与观光旅游一体化建设项目。2023年,白沙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13万亩,年产值1.3亿元。“海南早春茶比内地早了近2个月的时间,具有季节差优势。”海南白沙陨石坑茶叶公司厂长李大强介绍,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里,按照每户家庭平均承包5亩茶园来算,年收入最高可达七八万元。

  在五指山,毛纳村59岁的村民王柏和,把茶叶发展为产业,茶山变成金山。“快来尝尝我们的茶,很香的。”王柏和泡了一壶海南大叶茶,琥珀色的茶汤、蜜味的茶香,这是他引以为豪的手工大叶茶。“过去,村民守着山林两手空空,现在,我们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靠茶山过上了好日子。”王柏和说,今年销售大叶茶平均一天有近500元收入,与之前比收入翻了两三番。

  九山半水半分田,海南大叶茶的种植地在五指山约有3.9万亩。如今,毛纳村超过八成农户种茶、制茶。小小的大叶茶,成为乡亲们致富的“法宝”。

  

  海南大叶茶的种植地。实习生 王芦苇 摄

  “我们在不砍伐一棵树的情况下,尝试研究将茶叶种植在槟榔树下,目前据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槟榔树下种茶叶,能够使茶叶品质更具特色。”五指山市委常委、副市长黄业伟介绍,五指山的空气中每立方厘米有14860个负氧离子,平均年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地表水在Ⅱ类水以上,独特的日照时长和云雾天数为海南大叶茶的种植生长提供了相对独立的进化环境。未来,五指山将深化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茶树和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种种关系,明确思路和路径,将“绿水青山”更好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从五指山往南走,三亚的南山村把小小的盆景变成了大大的财富。“我们紧邻着南山文化旅游区和大小洞天旅游区,游客增多,南山村的旅游也顺势发展。”三亚市崖州区南山村委会副书记董海召介绍,曾经的南山村以耕种为主,收入薄弱。现在走进南山村,精心修剪的盆景随处可见。“龙血树、酸豆角等盆景的种植销售,撑起了村里产业发展的半边天。”董海召说,村里会邀请园林的相关专家来教村民做盆景,还会采用直播的方式帮助售卖,近期最贵的一株盆景卖到了3.8万元。据统计,目前南山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达2.6万元,实现了盆景种成风景、风景变成“钱”景。

  

  走进三亚南山村,精心修剪的盆景随处可见。实习生 王芦苇 摄

  一片叶子,不仅是海南生态不断向好的见证,从绿叶变“金叶”,海南不断探索“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做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激活一片绿叶的“变现”生产力。

  




原文链接:https://agri.hainan.gov.cn/hnsnyt/ywdt/zwdt/202405/t20240523_36676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