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五大振兴”协同发力 绘就乡村振兴 新画卷
今年来,陈家坝镇持续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为着力点,从“优”产业、“聚”人才、“兴”文化、“美”农村、“强”堡垒五点发力,精心绘制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一、“优”产业,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一是聚焦项目建设,实现稳投增长。今年下达我镇衔接资金项目4个共593.44万元,均已开工,支出资金380.41万元。其中:产业(种植、养殖)直补到户项目2个235.44万元,现已完成产业验收251户,兑付资金216.21万元。二是聚焦双招双引,实现增量突破。开展优质企业引育、优势产业壮大等行动,采取“全程式”服务模式,做好客商接待、项目推介、帮办服务,全力招引一批带动能力强、合作周期长的好项目,策划包装项目5个,招引陕西汇金信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2个,实际使用资金252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50.4%。三是聚焦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积极推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跨区域发展模式,按照“联村组、联产业、联农户、联企业”发展思路,整合土地、产业、人工上的“碎片化”资源,将集体经济发展“单打独斗”转变为“组合作战”,紧盯资源优势,完成天麻栽培、猪苓种植15万平方米,山茱萸垦抚管理800余亩,预计实现年产值6800余万元。林麝养殖总量达到520只,种群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产麝香和种苗经济效益达480万元;秦地南冷水鱼园区养殖冷水鱼20余万尾,实现销售收入120万元。5个村经济合作社总收益75.59万元,平均每个村20.1万元。
二、“聚”人才,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一是拓宽“引才”视野,汇聚人才力量。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陈家坝镇招才引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人才工作的指导,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人才招引工作,将责任明确到具体人员,确保人才工作的顺利推进。当前围绕乡村振兴工作的需要,以特色民宿打造、产旅融合发展、信息化法治建设等为重点,已成功柔性吸纳国家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名、法治顾问4名、经济管理顾问1名、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顾问1名、法治讲师1名。二是搭建“育才”平台,提高人才素质。积极开展“创建双培双带示范基地”“争当农村实用人才标兵”和“五个一”(引领一个农业技术专业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培养一批致富能手、带动一个村组推广实施一项新技术、提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好建议、结对帮扶一批脱贫群众)活动,有效发挥实用人才先进带后进作用。今年来,先后在全镇范围内建成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团3个200余人、小分队5个,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10多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交流方式,围绕本地区特色种植养殖产业,组织村组干部、农业科技人才、种养大户到宝鸡凤县、西安周至、汉中城固等周边地区参观学习。今年以来,全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5期,培训600余人次。三是构建“重才”格局,激发人才活力。镇党委将实用人才管理与农村“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相结合,结合村“两委”换届、后备干部招聘等,先后把30余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吸收到村“两委”班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注重在乡村人才中发展党员,2023年以来,先后把12名党员培养成发展致富能手、4名发展能手培养成党员,培育党员致富带富等示范户8户,积极推荐优秀乡村人才参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断激发乡村人才奋斗激情,营造敬才重才爱才的浓厚氛围,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三、“兴”文化,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是把小阵地建成大舞台。将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活动、农村文化事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等重点项目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方案,在乡风文明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项目考核中突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刚性考核,以刚性考核倒逼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加速推进。截至目前,我镇6个行政村均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家书屋6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个、文化广场6个,覆盖率达到100%。使广大农民群众学文化有去处、用文化有舞台,真正把农村的文化小阵地建设成为种文化、育文化的大舞台。二是用小活动覆盖大群体。采取农民群众“点菜”、文化主管部门“配菜”的办法,二是组织开展插秧比赛、蒲河村BA、“青春献礼 当“燃”有我”庆五四活动等一批积极向上、脍炙人口、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把“好饭好菜”送到群众家门口、送到群众心坎上。积极开展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全民阅读、文体活动、文化下乡等活动10余场次,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凝聚到一起,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的强大合力和磅礴伟力。三是以小项目塑造大产业。聚焦农文化旅游产业,围绕电子商务、稻田、鲟鱼等优势产业储备项目12个,实施项目10个,到位资金1006.44万元,完成投资870.6万元,同比上年增加12.15%,到位资金同比上年增加12.15%,着力补链强链延链固链,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四、“美”农村,塑造乡村环境新面貌
一是明任务。围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成立我镇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镇党委下发工作清单10份,为全体干部明确了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今年年初,安排专人对全镇长期难以整治到位的顽疾进行全面摸排标注,建立整治责任清单,倒排进度表,并纳入每周重点工作任务,清理一处标注一处,现已全部完成。二是重整治。充分发挥保洁员作用,针对划分区域制定工作任务,同时加大保洁员管理力度,对工作不认真履职、环境卫生打扫不彻底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换,确保处处有人管,天天都干净。发挥党员干部力量,基层党员干部带头投身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带动群众整治积极性。今年来,陈家坝镇共计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20余次,参与党员干部60余人,整治河道6公里,清除乱堆乱放15处,清理建筑垃圾3处,为建设和美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树示范。坚持“多花心思少花钱”原则,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创意大赛,提前做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谋划设计,确定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10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户50户,通过打造小景观、小节点、庭院环境整治等工作措施。实现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每季度组织各村采取“一看、二讲、三比、四评”的方式开展成效展示观摩、工作经验交流、现场打分评比,根据季度打分评比结果,对人居环境整治排名靠前的村进行一定的资金奖补,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积极作为的浓厚氛围,推进人居环境工作走深走实。
五、“强”堡垒,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一是强示范,促引领,基层堡垒增量提质。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常态化开展日常督查和集中学习,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农村党员队伍“双优计划”,定期召开村支部擂台赛,实行“红旗、蜗牛”考核制度及周工作清单制度;上半年开展“主题党日+”活动6次,“红旗、蜗牛”考核2次,村支部擂台赛2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名,接收预备党员3名,培育村级后备力量19名、支部书记后备力量10名。以提升蒲河流域两市三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为重点,按照“组织共建、发展共谋、环境共治、群众共享”的工作思路,聚力实施“六大工程”,持续深化边际协作党建示范走廊,深入推进理论联学、产业发展合作、招商引资、乡村治理等领域合作,筑牢发展基础,探索特色鲜明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二是强素质,重里子,干部队伍提质增效。聚焦乡村振兴主题内容,结合村“两委”干部能力需求,采取“集中培训+外出示范+镇街轮训”和“线上+线下”培训方式方法,培训全镇村党组织书记、包村村干部、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200余人次,村“两委”干部实现集中培训、轮训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学党纪、知敬畏、提素能、建新功”系列活动,让镇村两级干部共同参与,同台竞技。三是强阵地,焕新颜,服务群众暖心聚力。建成投用陈家坝村党群服务中心,丰富党支部功能,深刻解决党员群众在生活当中“急难愁盼”,全面发挥村党组织阵地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作用。以党建引领网格治理,以党员示范助推基层治理,抓好基层五治融合,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将社会治理内容融入网格管理工作中,全镇175名党员纳入兼职网格员队伍体系,推动38个网格长、110个网格党员实现双向融合,形成党建与综治“双网联动”格局。
六、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按照上级要求,年度增收18%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二是部分脱贫户增收乏力,结对帮扶措施有待加强。
下一步,一是认真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进行排查,及时研判分析群众收入情况,对存在返贫风险的家庭及时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做好日常问题线索排查整改工作。
四是围绕年初各村集体经济合作制定增收计划,定时分析研判,确保集体经济合作社按时完成目标任务。
五是继续做好帮扶政策的落实,积极广泛宣传小额信贷、交通补贴等政策,确保脱贫户应享尽享。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40816/985016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