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旬邑县现代化农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旬邑县张洪镇秦家村的咸秦臻品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工人正在给西红柿打杈。
在旬邑县职田镇青村万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的大棚里,工人正在给圣女果苗打杈整枝。
在旬邑县太村镇唐家村的蛋鸡养殖基地,工人正在分拣、装箱鸡蛋。
瓜果蔬菜“卖四季”、种地越来越轻松、“新农人”驰骋沃野……记者在旬邑县的田间地头走访发现,一些新设备、新理念、新业态在旬邑大地“遍地开花”,从“新”出发的传统农业活力十足。
近年来,旬邑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锚定建设农业强县总目标,持续推进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蛋鸡养殖 “孵”出增收致富路
7月3日,走进旬邑县太村镇唐家村的陕西三水一品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蛋鸡养殖基地,只见一排排、一层层的鸡笼架排列有序、干净整洁,自动化饲喂系统精准地把鸡饲料投放在料槽内,一只只蛋鸡争相啄食,一旁的饲养员正在巡栏,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和产蛋情况。在鸡舍的另一边,一枚枚新鲜的鸡蛋源源不断地从鸡舍输出,工人们熟练地对鸡蛋进行分拣、装箱、打包后,运往市场销售。
“现在存笼蛋鸡有十万羽,每一天可以产蛋五万枚左右,这些鸡蛋主要是以批发为主,销到本县的超市,还有就是西安市场。”蛋鸡养殖基地负责人赵鹏涛说。
2015年,旬邑县太村镇通过引进能人回村发展,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200余亩的陕西三水一品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蛋鸡养殖基地。基地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进行养殖,喂料、通风、光照、温度等工作全部实现自动化管控,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而且减少了工人进出养殖基地带入病菌的风险,养殖效益相较传统养殖也有了不小的提高。
“我们的设备都是目前最先进的,在节约人工、自动喂料、自动风控方面都有优势,还有我们养殖基地产的鸡蛋和土鸡蛋差不多,营养价值都是比较高的。”赵鹏涛说,“为了达到环保的目的,后续又开始了种植苹果,实现了种养结合的发展目标,我们充分利用养殖产生的有机肥发展果园种植。目前果园的总体规模有150亩,种植的主要品种有秦脆,爱妃,维纳斯黄金、富士、华硕和九月奇迹。”
据悉,蛋鸡养殖基地现有蛋鸡存笼量10万羽,日产蛋5万枚,产蛋率可达93%。去年,基地年产值达1400多万元,可带动当地群众稳定就业20人,每年劳务工资支出70万元,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村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赵鹏涛表示:“现在我们这个蛋鸡养殖行业发展还算可以,明年我们准备继续扩大养殖,就是为了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强”带动“村民富”。近年来,旬邑县立足产业振兴,通过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等方式,积极推动养殖业向自动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鼓励有技术的村民投资建设饲料厂、纸箱厂等相关配套产业,着力打造“一片区域,十万蛋鸡,百万收入”的产业发展名片。
科技赋能 蔬菜大棚提质增效
近年来,旬邑县职田镇紧扣市场需求,大力推动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做强蔬菜产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蔬菜为主、品类多样、规模连片、产业集聚”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不仅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也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在旬邑县职田镇青村、下墙村万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的大棚里,一排排圣女果的株苗枝繁叶茂,一串串果子若隐若现挂在藤蔓间,黄的、青的相映成趣,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十分诱人。工人们正在给圣女果苗打杈整枝,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产业园主要以种植釜山88圣女果为主,亩产2万斤。主要销往盒马、百果园、永辉等超市。”产业园负责人王常峰说。
据悉,该产业园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室内安装了水肥一体自动化设备,能够对植物进行精准施肥,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可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自动放风、排湿。产业园的栽培方式独特,采用椰糠基质代替土壤,进行无土栽培,将椰子壳或坚果壳粉碎、发酵制作成基质,有效杜绝了重金属对果菜的污染,保障了果菜的品质与安全。
不仅如此,周边村14户群众还以免承包费的模式承包产业园60余座温室大棚,由产业园提供技术指导,并采取订单收购模式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自从‘产业园’落户在咱镇上,我就来这里上班,一边务工一边学技术。现在掌握了蔬菜管理方面的技术。今年我自己承包了三个棚种植圣女果,这几天正在采收,预计每个棚净收入在3万元左右。”承包户穆晓民开心地说。
据了解,该产业园是旬邑县重要招商项目,产业园集生态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为一体,建设新型日光温室大棚878座。产业园从开始的带农增收逐渐发展为助农增收,将大棚承包给农户,同时手把手传授技术。
“我们以打造全国高山冷凉蔬菜基地为目标,借鉴寿光经验,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电子商务+订单式种植’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新业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王常峰说,“目前,基地可提供1500个季节性就业岗位,为群众增收致富、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奠定坚实基础。”
“棚”勃发展 壮大产业促振兴
近年来,旬邑县利用科技发展设施农业,打造特色农业产业,朝着科技化、品牌化、效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新型农业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拓展了新路径。
来到旬邑县张洪镇秦家村的咸秦臻品现代农业示范园,一排排大棚错落有序,走进咸秦臻品现代农业蔬菜大棚内,成片的西红柿秧苗整齐排列,一个个即将成熟的西红柿掩映在绿色的藤蔓间,一株株西红柿苗高约130厘米,枝壮叶密,长势喜人。棚内随处可见工人忙碌的身影。
“今年种植了30亩欧可西红柿,共5座大棚,亩产值13000斤至15000斤,一茬收入约120万元。”咸秦臻品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张晓刚说。
据了解,咸秦臻品现代农业示范园共有温室有机蔬菜大棚30座。今年,5座温室有机蔬菜大棚采用无土栽培有机营养液施肥技术培育种植了“欧可”品种的西红柿。除此之外,基地还拥有1座高标准景观式大棚,5座联栋式观光采摘大棚,分别种植松花菜、黄瓜、辣椒等蔬菜。
与此同时,咸秦臻品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积极延伸产业链,立足农旅融合发展思路,发展生态文化、采摘、观光旅游等特色农业产业项目,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就近就业,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增收的愿望。
村民文梅说:“我家住秦家村附近,我在这已经干了2年了。在这儿上班可以照顾孩子,收入也不错。”
一座座充满希望的蔬菜大棚,构成了产业振兴的新图景。近年来,旬邑县把设施农业作为群众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让蔬菜大棚走出“共同富裕”的蔬菜之路。截至目前,该县先后整合产业帮扶、有效衔接、村集体经济等产业发展项目资金3亿多元,建成设施种植基地42个、设施养殖基地36个,为乡村产业振兴树立了标杆。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40710/98483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