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社会资讯

咸阳:淳化县延伸拓展产业链 特色产业促增收

时间:2024-12-26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270810412qbf.jpg

  在十里塬镇十里塬村福缘平菇产业园,工人正在采摘平菇。

  

  270810414h3e.jpg

  在铁王镇梁武帝村润祥现代果业示范园,村民正在给苹果套袋。

  

  270810416mhb.jpg

  在石桥镇大槐树村陕西一棵老槐树食品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工人正在包装封口商品。

  

  近年来,淳化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把发展乡村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途径,立足乡土特色,秉持自然资源禀赋,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促增收的新路径。

  

  苹果穿上“新衣服” 增收有保障

  

  眼下,正值苹果套袋的关键时期。淳化县的各个果园中,果农们正抢抓农时进行套袋作业,为每一颗幼果穿上“新衣服”。

  6月17日,走进铁王镇梁武帝村润祥现代果业示范园,一颗颗小果实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在忙碌着给苹果套袋,他们熟练地将专用的纸袋套在幼果上,再将袋口的小铁丝拧紧,确保每个苹果都穿上“新衣服”。为生产优质果做好充足的准备。

  “给苹果套袋就是为了防治病虫害和农药残留,现在果树已经是幼果期,正是果子套袋的好时候,套袋不但能降低农药残留、减少病虫的危害,而且能达到增强果色、提高果品品质的效果。”润祥现代果业示范园负责人李序说道。

  据悉,润祥现代果业示范园以经营现代矮化密植苹果观光园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为主。园区先后投资6000万元,建成1100亩高标准矮砧密植苹果观光示范园及配套设施,2023年,苹果产量达2500吨,产值达到2100万元,属于淳化县创建省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和市级高质高效“万元果”示范园之一。

  “我们栽种的品种以富士、秦脆、瑞雪、蜜脆为主,预计平均每亩产量超过2吨。”李序介绍,园区会收购村民的牛粪羊粪对土地施肥,优先雇佣当地群众打工,每年为当地提供200个就业岗位。此外,园区还帮助当地果农学技术,使当地果农平均每户每年增收1.5万元。年均培训当地果农35场次,1050人次以上,大大地提升了果农的技术水平,带动全县苹果种植改善升级。

  “最近我一直在苹果示范园给苹果套袋,这样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也不用外出打工了,最主要的是方便照顾家人和孩子。”务工者计连英对记者说。

  产业兴,群众富。近年来,淳化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果种植产业,积极引导果农开展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集中化销售,不断强化果业科技和技术支撑,推进果业升级,着力打造更加优产、优质、高效的产业链,不断提高群众管理果园的水平,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产业保障。目前,淳化县果园面积40万亩,其中苹果35万亩。

  

  小苹果“链”起大产业

  

  如何让苹果产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做到中小果、滞销果再销售,实现产品提质升级?淳化县不仅在提升果品质量上做文章,而且瞄准深加工产业进行勇敢尝试。

  走进石桥镇大槐树村,陕西一棵老槐树食品有限公司的苹果脆片加工车间内,新鲜出炉的苹果脆片经包装封口陆续“走”下生产线。“十个小时左右,鲜苹果就被加工成苹果脆片了。包装时充上氮气,苹果脆片的口感能长时间保持酥脆。”该公司负责人晁华珍指着车间内的生产线说,这款经常在直播间亮相的网红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商超、航空、高铁等消费场所经常能见到。

  曾几何时,受果农老龄化、果树树龄老、果树品种老等因素制约,淳化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每到苹果采收季,个头大、口感好的精品苹果销售完后,剩余的中小果时常让果农犯难。

  发展乡村产业,关键要突出特色,考虑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智能果蔬脆生产线,是淳化县立足苹果之乡的优势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品种类的一次有益尝试。

  晁华珍算了这样一笔账,一斤残次苹果最多卖一两元钱,但制作成脆片销售,其价格至少为六元,大大提升了苹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当地果农的收入。

  淳化县苹果不仅在果品质量上做了文章,更重要的是瞄准了深加工产品,研发出苹果脆片、饮料等产品,供应到全国各地,实现多次转化增值,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引领淳化县现代苹果产业持续向“升级版”转型。

  “我们一年可以生产2000吨脆片,年产值为800万元,带动当地20多人就业。”晁华珍说,产品市场前景很好,上市后销售额连续上升。

  苹果精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不仅使企业增加了收益,也让果农从中获得了红利。对此,村民张景荣深有体会。他家有9亩果园,往年苹果采收结束后,鲜果就地销售,品相好的苹果卖完后,剩下的小苹果卖不上价。“去年,公司以每斤0.8元的价格收购剩下的小苹果。通过这一项,我多收入了6000多元。”张景荣高兴地说。

  鲜果变脆片,小苹果走出了致富新路子。近年来,淳化县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通过发挥“归雁工程”项目带动、招商引资等,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一大批苹果深加工企业应运而生。目前,全县果品加工企业5家,其中果汁加工企业2家,年生产果汁1.27万吨,苹果脆片加工企业1家,杂果加工企业2家。

  如今,一个个苹果通过高新技术加持,衍生出苹果醋、苹果脆片、苹果汁等多种产品。从初级生产到深度加工,一个个苹果获得了不同“身份”,找到了无限可能。为淳化苹果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产业兴旺 平菇催开“致富花”

  

  近年来,淳化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发展食用菌产业,不断壮大生产规模,食用菌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支柱产业。

  在十里塬镇十里塬村福缘平菇产业园的食用菌种植大棚,肉嘟嘟的平菇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采摘、包裹、装箱,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

  “自2017年产业园成立以来,园区主营双孢菇、平菇等菌种,以及鲜品、干制品和深加工产品。产业园日产平菇15吨左右,年产鲜品4000余吨。”园区负责人赵翠萍介绍,“公司还针对食用菌种植开展培训,培训新时代懂技术、会管理的十里塬镇食用菌种植职业农民。目前累计开展食用菌种植培训26期,培训265人次。同时,企业按照村集体经营和群众经营两种模式,带动十里塬村、肖家村等周边6个行政村发展食用菌种植264棚。”

  据悉,十里塬村把发展产业作为基础性工程,引进江苏客商建起食用菌产业示范园,打造“江之塬”食用菌品牌。吸纳50名搬迁群众常年务工,带动555户群众入股分红,还给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

  “我们将镇域3万余亩果园的大量树枝和秸秆,用于制作菌棒,再将树枝和秸秆分解为无机物返回农田,让十里塬村带动整个镇做起‘果—菌—肥’生态循环农业。”赵翠萍说。2021年,十里塬村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小平菇”发展成大产业,掘开了富民增收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淳化县积极引导广大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各项扶持政策,辐射周边培育特色产业,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产业更旺。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40627/984753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