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农田土壤墒情简报
一、近期天气概况
5月28日以来,我区出现多次阵性降水过程,降水利于土壤墒情的增加和干旱地区旱情的缓解。据气象部门预测,6月份与常年同期相比,气温偏高0.5~1.0℃、降水偏多10~20%。未来10天,我区以晴天为主。
二、全区土壤墒情状况
(一)土壤墒情与旱情评价指标
根据农田0~40cm土层重量含水量(%)情况,土壤墒情评价分为三个等级:湿润(>20%)、适宜(16%~20%)、不足(<16%),旱情评价分为四个等级:轻度干旱(12%~16%)、中度干旱(8%~12%)、重度干旱(6%~8%)、极度干旱(<6%)。
(二)当前全区土壤墒情总体评价
根据部分县(区)人工监测,结合6月6日农田自动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引黄灌区墒情湿润,0~4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20.5%,同比增加2.19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72个百分点。中部干旱带覆膜及补灌区域大部墒情适宜,0~4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3.88~17.14%,同比增加1.03~1.35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31~1.17个百分点;露地及冬小麦区域除盐池、同心等部分地区旱情依然存在外,其余地区旱情基本解除,0~4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2.25~16.42%,同比增加1.58~3.95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19~1.74个百分点左右。南部山区墒情适宜偏湿润,0~4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6.65~21.07%,同比增加0.02~0.4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17~2.11个百分点。
三、农事操作建议
(一)加强小麦田间管理。目前小麦进入灌浆期,各地要加快指导各类生产主体做好杀虫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肥等混合喷施,切实将防病防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粒重“一喷三防”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灌区要持续加强春小麦田间管理,及时浇灌“麦黄水”,预防“干热风”危害。
(二)加强玉米大豆田间管理。目前玉米普遍6-8片叶,陆续进入拔节期;大豆普遍3-5片复叶,开始进入花芽分化,转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各地要加强玉米大豆田间肥水管理,自流灌区和扬黄灌区要指导生产主体开展玉米中耕施肥,根据田间墒情适时补灌;旱作区加强抗旱保墒田间管控,玉米借雨追肥,通过喷施抗旱抗逆制剂和叶面微肥提高玉米大豆抗旱能力。加强玉米大豆病虫草害监测预警,高密及带状复合种植田块适时开展化控降高促旺,防范后期倒伏发生。
(三)做好水稻苗期管理。随着气温升高水稻生长转旺,已进入分蘖期,各地要加强田间管理,指导生产主体适时追施分蘖肥,控制好水层管理,促进有效分蘖形成,培育全苗壮苗,同时做好杂草及病虫害的防控。
原文链接:http://nynct.nx.gov.cn/xwzx/zwdt/202406/t20240607_45622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