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区有序推进“见犊补母” 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为推进肉牛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红寺堡区政府统筹谋划,以“见犊补母”项目为抓手,稳定基础母牛存栏量,建立肉牛自繁自育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加快优化肉牛生产内部结构,促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5月8日,2024年第一季度补助资金812.6万元,涉及肉牛养殖户3951户,户均增收2056元。验收登记犊牛8126头,核计补助母牛8126头。
一是制定补贴标准方式。采取“先增后补、应补尽补”的方式对红寺堡区所有饲养肉牛的养殖户产犊母牛予以奖补,提升养殖户的积极性,稳步增加基础母牛的存栏量,推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宣传栏、新媒体等多种宣传载体,大力宣传“见犊补母”惠农政策,充分调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深入农户家中宣传,引导养殖户积极参与合作社饲养基础母牛,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惠农政策的利好,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到肉牛养殖这一富民产业。
三是严格核查验收程序。严格按照项目程序,由养殖户申请,经乡镇聘请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村入户验收,对新生产的犊牛统一佩戴耳标,并现场登记母牛、犊牛信息,养殖主体确认签字。农业农村局联合属地乡镇组织各村按照申报数量的10%标准进行抽查验收并走访养殖户进行抽验。现场抽查验收时,必须做到“二到三见”(即到户到基础母牛,见人见标见犊牛)。确保验收程序合规,保障养殖户的利益。
原文链接:http://nynct.nx.gov.cn/xwzx/qqnyxw/202405/t20240509_45336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