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社会资讯

[本溪]大棚养鱼,本溪冷水鱼发展成热产业

时间:2024-12-12 来源: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在大棚里发展渔业,把山泉水循环利用,本溪市冷水鱼产业通过做大做精,不仅成为了当地主导产业,还将向旅游休闲等热门产业持续发展。

  7月10日,在位于本溪市南芬区杨木沟村的艾格莫林实业有限公司,数万尾虹鳟鱼正在公司新建大棚的水塘中来回畅游,工作人员投放鱼料的当口,鱼儿们翻腾跳跃,溅起片片水花,场面蔚为壮观。

  

  

  这个面积近2000平米大棚的造价远高于普通蔬菜种植大棚,公司负责人冯剑告诉记者,建设一个大棚需要300余万元,目前公司已经建成了4个,“每年能新增虹鳟鱼苗200万尾。”

  养鱼的大棚为何造价如此昂贵?走入其中便可发现不同之处:里面除了建有养鱼所需的2米深水池外,大棚内还安装了光控系统、循环泵、净化器、臭氧杀菌机、增氧锥、过滤器等设施。冯剑表示,这些设施能够对山泉水进行净化、杀菌、循环利用,达到增加养殖数量、提升渔业品质的效果。

  这种提升其实与当地的渔业养殖历史有关。本溪市南芬区属中、低山地地形,以山地侵蚀构造地貌为主,与众不同的地貌使得当地山泉水溶解氧含量高于其他地区,因此南芬区的山泉水也被称为冷泉水,为冷水鱼养殖提供了优越自然条件。南芬区长期以来都是辽宁省重要的鲑鳟鱼养殖基地,在中国冷水鱼养殖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前当地的冷水鱼养殖都是直接借助从半山腰引来的山泉水,在露天的流水池塘中完成鱼儿的繁衍、生长,“会受到天气影响,也容易产生鱼病。”冯剑说。

  这些不利因素制约了当地渔业的发展,“就像捧着一个金饭碗,却讨不到钱来。”后来通过本溪市农业部门的协调,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进行了调研,最终确定了提升养殖模式,引进新品种,实现渔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光控养鱼大棚渐渐发展成型。专家还对冷水鱼养殖合作社和养殖户开展了新品种示范和新技术指导,哲罗鱼、大马哈鱼、国产三文鱼、虹鳟鱼等品种相继得到引进。目前,南芬区已有冷水鱼养殖户45户,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养殖户有10户,艾格莫林实业有限公司是其中的龙头企业。

  随着南芬区的冷水鱼养殖持续发展,类似经验被推广到了整个本溪市。目前本溪满族自治县和桓仁满族自治县也发现多处冷水资源,全市的可利用冷水养殖面积已达860亩,冷水鱼养殖户有121户,养殖品种20余种。

  去年,南芬区制定了《本溪市南芬区冷水鱼产业融合发展园区规划(2023—2027年)》,对冷水鱼养殖产业的发展作了进一步细化,其中提到要搭建冷水鱼主题电商平台,实现冷水鱼线上交易,不断拓展了冷水鱼销售市场网络,“目前冷水鱼的年交易额达到1100万元,冷水鱼产品远销北京、黑龙江和上海等省份。”本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发展冷水鱼交易,本溪市还将继续推进虹鳟鱼无公害养殖模式,改善冷水鱼养殖水域环境,控制、监测鲑鳟鱼繁殖孵化、育种及成鱼养殖过程中的鱼病用药品种及数量。本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溪市将锚定特色农业强市目标,围绕冷水鱼等特色产业,集中力量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冷水鱼产业向旅游、观光、餐饮、休闲、农家院等第三产业转变,实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就地消费,增加产品附加值,以消定产,做大精品,实现生产消费双驱动。

   

  


原文链接:https://nync.ln.gov.cn/nync/index/nyyw/zsqsnyxxlb/2024073014303123388/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