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

您的位置: 首页 > 种子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夏播作物超过三成

时间:2010-06-18 来源:  作者:

       “目前,全国麦收进度过半,夏播进度过三成。夏收夏种进度比预期的要快,夏粮产量比前期预计的要好。”6月16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赴山东考察麦收工作时指出。


  针对今年夏收夏种农时紧、任务重的实际,各地加大农机投入,千方百计加快收播进度。全国共投入农机具1400万台(套)进行抢收抢种。目前,大规模的小麦跨区机收正在黄淮海平原全面展开,并由南向北加快推进。截至6月15日,全国已收获小麦1.85亿亩,其中机械收获1.47亿亩,麦收进度达到54%,黄淮、江淮、华北等小麦主产区相继进入麦收高峰。夏播(栽)粮食作物1.5亿亩,完成计划的32.4%。其中,完成夏播玉米5920万亩,中稻机插6900万亩。


  今年大规模小麦机收6月1日全面启动,比常年晚7天左右。受近期麦收区多次大范围降雨影响,致使麦收进度一再推迟。各地加大行政推动力度,采取财政补贴、加强信息引导、强化配套服务、延长单机作业时间等措施,充分调动机手积极性,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从6月13日起,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五大小麦主产区同时进入麦收高潮,全国日机收小麦面积连续3日超过2000万亩,14日、15日两天日投入收获机具数量和日收获小麦面积连创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三夏”跨区机收小麦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机具投入充足。全国日投入联合收割机总量最高达到41.4万台,日收获进度最高达2700万亩,创日投入机具、日机收面积两项历史新高;作业秩序井然。当前小麦机收价格保持在35~50元/亩,与上年相当。各地机收市场供求基本平衡,麦收市场秩序好,机具转移畅通;部门通力协作。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三夏”麦收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农机部门设立了2800多个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为来往跨区作业队提供信息咨询、联系作业任务、后勤保障等服务。


  危朝安副部长分别考察了平原县、禹城县和齐河县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详细了解了小麦机收、油料供应、作业价格及玉米机播等情况。他强调,目前小麦跨区机收工作进展顺利,但“三夏”时节的天气历来复杂多变,抢收抢种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夏收夏种作为当前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动员干部群众,坚持“抢”字当头,全力投入“三夏”抢收抢种,把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到手,确保颗粒归仓。继续做好抢收抢打,抓住当前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集中机械突击抢收,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播种一块。科学安排作业任务,歇人不歇机,最大限度发挥收割机的作业效率;继续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协调农用柴油的储备和供应工作,确保麦收高峰期不脱销、不断档。及时发布作业进度、市场供求、天气预报、交通路况等信息,引导联合收割机有序转移,力争做到不扎堆、不空闲。加强农机具维修和零配件供应,排查农机事故隐患,保持作业机具的高效率、高质量;及时抢种夏播作物,在抓好抢收同时,组织农民抢晴播种,确保夏播面积落实。要组织好跨区机播,推广收获-整地-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加强夏播作物管理,切实做到一播就管,及时查苗补苗,强化肥水管理,加强病虫防治,努力实现保全苗、争壮苗,为秋粮丰收打好基础。 


 
当前,正值“三夏”大忙季节,各地在抓好抢收的同时,组织农民抢晴播种,千方百计抢前抓早保面积。据农情调度,截至6月16日,全国已夏播(栽)粮食作物1.5亿亩,完成计划的32.4%;夏播棉花245万亩,完成计划的40.9%。粮食作物中,夏玉米已播5920万亩,完成37%;中稻(一季稻)已栽插6900万亩,完成59%;豆类已播710万亩,完成17.7%;薯类已播1230万亩,完成32.5%。


  据农业部下派的7个抢收抢种督导组反映,今年夏播生产有四个特点:一是土壤墒情好。入夏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多次降雨过程。西南旱情基本解除,为适时夏播创造了条件;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等夏播区降水较多,土壤墒情好于常年,缓解了部分地区前期有所露头的旱情,有利于播种和出苗。


  二是农资供应足。据各地反映,今年夏播期间,全国化肥资源比较充足,杂交玉米种子供大于求,杂交水稻种子供需基本平衡,农药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格局。


  三是播种速度快。针对今年夏种农时紧的问题,各地下大力气组织好跨区机播,抢收腾茬,抢墒播种,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播种一块,千方百计加快夏播进度。


  四是播种质量高。各地在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等关键技术的同时,指导农民选用适宜熟期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大力推广免耕直播、贴茬播种,在长江流域稻区大力推广机插技术,加快栽插进度,保证种植密度。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