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种子

生物产业规划本月将上报国务院,扶持生物育种

时间:2010-06-04 来源:  作者: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本月将上报国务院

  可能先于新能源发展规划出台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6月2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于6月上报国务院。有分析人士认为,该规划有可能在新能源发展规划之前出台。

  江泽慧是在中国生物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间隙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做上述表示的。她在论坛上致词时提到,国家发改委把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完善后,将向国务院报告。

  根据一般的工作程序,一项规划在形成草案后要向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并在地方和企业进行调研,然后根据意见进行修改,最后上报国务院。

  据参加论坛的卫生部、农业部和科技部人士表示,国家发改委已先后向这些部门征求意见。

  卫生部副部长刘谦在论坛上发言时表示,国家发改委在牵头制定我国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时,曾向卫生部征求意见,卫生部从行业部门的角度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政府应该在引导相关政策和完善法律环境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特别是要加强对相关的体制机制以及财税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表示,国家要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法规和具体措施,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相关生物企业,规范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尤其是要突出医药保健和农业生物技术应用两大技术。

  厉无畏提出,设立国家生物产业化基金,建立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机制,积极鼓励设立发展生物技术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基金投向生物产业。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今年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产业结构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产业政策,被称作"4万亿后的下一个经济刺激点",生物产业即是其中重要一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国家发改委及工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起草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的调研目前已接近尾声,将争取在今年上半年提交到国务院。
 中国五大措施加速推进生物产业发展

  6月2日,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在京出席中国生物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表示,我国生物科技发展速度快,已经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今后将采取五大措施加速推进生物产业发展。

  王伟中在此间透露,未来我国生物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重点:一是要加强生命科学前沿技术的研究,不断探索生命科学的规律。二是加速推进农业生物技术,培育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三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技术,为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撑。四是大力发展工业生物技术,推进绿色制造业发展。五是加速发展生物质能,缓解能源短缺的压力。六是加速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七是加强生物资源的深度开发,培育一批新的生物产业。八是加强生物安全研究,确保国家生物安全。

  “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进一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培育生物技术战略新兴产业。 ”王伟中表示,我国将采取五大措施加速推进生物产业发展:

  一是抓紧实施国家重大专项,进一步着力推进新药、传染病、转基因等专项的实施,加快核心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快重大产品的研制,切实解决与人民健康、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息息相关的重大生物技术,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根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加速引进和培养一批国际一流的生物科技人才,不断夯实我国发展生物科技和产业的人才基础。

  三是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在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加快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物信息资源中心,不断提高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占据国际生物技术的前沿。

  四是加速推动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的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势集成,通过产学研联盟等多种途径,促进具有优势的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战略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技术企业,加速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生物科技的研究开发水平,提升我国生物科技领域的国际地位。

  另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正牵头制定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也是该规划的重要内容。
 未来5年重点扶持6地区发展生物育种

  “预计到2020年,生物经济的规模就将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信息经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力量。”在昨日(6月2日)举办的“中国生物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表示,全球生物经济总量每五年翻一番,增速已经达到世界经济增速的10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产品消费市场——中国未来几年的生物育种产业和制药工业成为此次论坛关注的核心话题。农业部官员透露,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将成为生物育种产业发展的重点支持对象。

  据悉,我国商品种子供应率已经由90年代中期的30%提高到现在的60%,其中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的商品供种率达到100%,但目前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发展却仍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石燕泉介绍,我国有8000多家种子企业,其中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数量还很少,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到70%。目前,我国生物育种产业投资主体尚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和个人所占的比例很小,对资本市场的利用还不是很充分。

  “外资进入速度加快,给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她指出,当前,国外大型种业公司进入我国种子市场,有投资重点向粮食作物拓展,投资环节向科研育种延伸,投资形式向并购发展,投资布局向主产区推进的发展势头。

  除了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生物技术对制药工业也有很大贡献。“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马大龙表示,基因组里大概25000个基因,将来可能开发新药的,即“成药基因”占3000多个,已经上市的有400多个。而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的“成药基因”可能形成系列产品,带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比如仅红细胞生成素的系列产品年销售就超过百亿。

  此外,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基因序列为原材料的“基因组药物”被广泛关注。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利用反向生物学技术开发成功的基因组药物有28个,其中6个进入III期临床,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1个被批准上市。

  “我估计这两年 (基因组药物)很有可能(上市)。”马大龙说,第一个被批准上市的基因组药物可能是抗RANEL的抗体,继去年提交上市申请被美国FDA驳回后,今年5月再次提交申请,预计于6、7月份被批准上市。另外,抗BL的抗体也已经在今年提交上市申请。(芷瑶)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