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工程”初见端倪
2010年4月,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组织有关人员成立八个督导工作小组,分别对通州、房山、顺义、大兴、平谷、昌平、密云、怀柔等区县所承担的“北京市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工程”项目工作进行督导。各督导工作小组认真检查了所负责区县的小麦繁种田和新品种丰产示范田的苗情、墒情,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田间管理意见。
从检查情况看,目前“北京市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各区县种子管理站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分别委派一名主管站长和两名以上技术人员具体负责,认真落实繁种田及示范田的品种、面积及地块,掌握种子来源及质量,在播种、出苗、返青等生育时期深入田间进行检查指导。
本年度全市共安排小麦繁种田6.67万亩,品种包括中麦175、农大211、京9843、农大3432、京冬17、京冬12、中优206等。目前麦苗长势基本正常,但由于受去年入冬较早、冬季降温幅度大等不利气候影响,麦苗抗寒锻炼不充分,部分麦田未浇冻水,死苗死茎重于往年,返青茎数普遍较低,加上今年春季持续低温,导致小麦返青期推迟10天左右,春季分蘖很少,麦田最高茎数普遍较少。根据各区县具体情况,督导小组对不同苗情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春季管理措施:对于冬前底化肥施用不足、返青群体偏小、生长较弱的三类苗麦田,及早追施返青肥,墒情良好的麦田可机播开沟追施,墒情不足的麦田应随水追施,一般麦田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拔节期再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对于二类苗麦田,肥水管理推迟至起身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对于一类苗麦田,返青后应及时搂麦、轧麦,以达到提温保墒的目的,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期进行,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
督导工作组对项目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第一,加强小麦种子田及示范田中后期田间管理。浇好挑旗水、灌浆水,对于地力较差、肥力不足的麦田,可在灌浆初期,结合防治蚜虫,使用1%~3%的尿素溶液(加上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更好)进行叶面追肥,以提高小麦千粒重;加强麦蚜、白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随时注意病虫害发生动态,若达到防治指标,要及早进行防治。
第二,做好种子田防杂保纯工作。在5月底—6月初对种子田严格去杂去劣,各区、县种子管理站对本辖区的小麦种子田全面进行田间纯度检验,纯度不达标的种子田予以报废。在种子收贮过程中,尽量避免机械混杂,种子田做到专机收割、专车运输、专场晾晒,更换品种时严格对收割机、车厢、场院进行清理,保证种子纯度。
第三,适时收获,确保种子质量。收获期间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防止降雨造成穗发芽;及时晾晒,确保发芽率;对入库种子的水分、净度、发芽率等指标进行检验,经检验不达标的不能作为种子使用,杜绝劣质种子上市。
(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