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09:激素类药物使用的不足与进步
时间:2010-05-19 来源: 作者:
菜农在激素应用方面经常出问题、栽跟头。回顾整个2009年,我觉得菜农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上与前两年相比,总的趋势是水平逐渐提高,但个别农户仍有很多欠缺。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多种激素混配使用,浓度大多是估计量,容易出现问题。以鲜花黄瓜为例,菜农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逐渐摸索出来的方子上,大多数配制的蘸花药中含3-4种成分,而有的还达到了5种。且在配制过程中,菜农大多依赖估计量,而非精确控制,导致几种药物混加后,因各种成分的比例不合适及黄瓜的品种、长势和生长阶段不同导致黄瓜蘸花后出现干花、烂花、烂头而造成损失。
二、使用成品激素因浓度相对较高而易出现问题。很多菜农习惯于购买成品激素,而制造商为保效果,往往将其浓度调到蔬菜能承受的上限,从而导致菜农在应用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激素中毒的症状。西红柿上的表现是:轻一点果实脐部凸起,重者脐部开裂或凹陷坏死。茄子则果实表面不平,一层小疙瘩,乍一看类似于疥蛤蟆皮,从而使其商品性降低。去年夏天古城街道一带曾盛行一时的“矮药”,在与几种农药混用后出现西红柿心叶发黄的情况就是一个例子。
三、不能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灵活使用激素类药剂。激素类药剂的适用种类和浓度是要随着棚室的温度、蔬菜种类、作物的施肥状况、生长状态及使用时间的早晚等因素来变化的。但菜农在使用时,却千篇一律,同样的浓度一用到底,从而出现很多问题。
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在原有高水平的基础上,菜农对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技术稳步提升。尤其在7-8月份的高温季节,与2-3年前,甚至2008年相比,菜农对激素用量的控制更为贴切,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改善。以西红柿为例,以往在7-9月份的高温季节,菜农为抑制其徒长而使用的助壮素、矮壮素、矮丰灵(多效唑)等激素的量过大,导致西红柿叶片卷曲僵硬,有的甚至叶片呈现线状。而2009年以来,这类菜农问诊的案例也有,但明显减少。这说明咱们菜农的技术水平在不断摸索中逐渐提高。
- 关键词搜索: 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