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使用农药
时间:2010-05-18 来源: 作者:
一、 安全用药
用药前,一定要弄清农药的适用范围,如甲胺磷、1605、氧化乐果等高毒农药,国家已严格限制了其适用范围,尤其在蔬菜生产上,喷洒了高毒农药,有损人民身体健康,严重者,“有毒蔬菜”会造成食物中毒,甚至死亡。事实上,高效与高毒完全是两码事,不少农民错误地认为,农药只要毒性大,药效就好,不清楚高毒与高效完全是两码事,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反而认为毒性低效果可能也不好,不愿使用。用药过程中,作业人员不准喝酒、抽烟、饮水、进食,不得用手擦眼、面和嘴,避免过累、过热。用药时间,严禁 在中午高温时用药,这时用药,不但人员容易中毒,而且也影响药效。用药后,衣服要及时还洗,剩余的农药要妥善保管,放在小孩摸不到的地方,以免发生以外。
二、 对症下药
任何一种农药都有其适用对象及适宜的使用方法,必须按要求去做才能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决不可乱用一气。在决定施用农药时,首先要弄清防治对象的危害特点,然后对症下药。例如:对于蚧、蚜、螨类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用内吸性杀虫剂防治效果良好;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甲基异硫磷、毒赛耳等;对草坪粘虫、国槐尺蠖等害虫,一般化学药剂难以防治,可选用灭幼脲Ⅱ号,在害虫低龄期进行防治,效果很好。对于作物病害,则必须分清是病理性病害或是生理性病害,病理性病害则须辨清是真菌病害或是细菌病害或是病毒病害,甚至要弄清是哪种病害,只有这样才能选用最有效最经济的药剂。至于一些生理性的病害,如枯叶、烂根、黄叶等,则要弄清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不能盲目用药。
三、 适时用药
任何农药都必须在最佳时期施药,才能获得最好的防效。一般来说,使用杀虫剂在害虫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期效果最好,当害虫大发生时已进入大龄幼虫期,这时施药由于害虫抗药性增强使防效下降,同时对作物已造成危害,但是好多农民都要等到害虫已大发生时才施药,这是不可取的。对于作物病害,应以预防为主,或者在发病初期用药,如果病害大发生了才用药,即使病害快速被控制,作物也已经受到了伤害,减产就不可避免了。
适时施药同时包括施药时间的选择,一般最佳打药时间为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
四、 合理用药
一是正确选择施药时间:叶面喷雾以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4点以后效果较好,中午高温时用药因水分蒸发快,回影响药效。对夜出危害或卷叶的害虫,以傍晚施药效果最好。喷粉则在上午露水刚干时或傍晚 用药最好。二是正确选择施药部位,喷药要均匀周到,不重喷,不漏喷,上下喷匀,尤其是一些触杀性杀虫剂和保护性杀菌剂,更应如此。三是正确选择用药量和兑水量。各种农药都应按说明书要求确定用药量,不能盲目增加或减少,病虫害严重时可适当增加用药量,但不能过大。否则,害虫会很快产生抗药性;另外,用药时不能图省力随意减少兑水量,兑水过少将导致用药量不均,不但影响药效,作物也易产生药害。
五、 合理混用农药
科学合理的混用农药,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农药制剂 的作用。目前有两种混用形式,已是使用混剂,由农药生产企业实行商品化生产,防治人员不需要再进行配制而直接按使用说明使用,如快克乐、快克螨、毒赛耳等;二是现混现用,混配混用时,不能任意组合,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一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两种以上的农药混配应当有增效作用,而不是拮抗作用,不增加对作物的药害;混合后出现分解、沉淀、及油水分离现象的农药不能混合使用,如敌敌畏、氧化乐果、高效氯氰菊酯、多菌灵等都是酸性的,应避免和碱性农药混用,而春雨1号是中性的,可以和任何农药混合使用。而促长类调节剂和抑制类调节剂混合施用则要相应降低各自的用量.
- 此技术信息由:河南省春光农化有限公司提供,进入该公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