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资质量问题多整治难_中国化肥网
监测表明,今年以来湖北省农资市场化肥农药质量比去年有明显好转,但农资质量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农资市场秩序依然严峻,一季度化肥合格率为77.1%,农药合格率为77.8%。
记者从湖北省工商局了解到,经委托法定检测机构对武汉、荆州、黄冈、天门等四地的农资市场进行了一季度农资商品质量定向监测,发现农资市场仍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商品有效成分低于标准或标明值,复混(复合)肥料总养分、单养分含量达不到标准或标明值,有少数商品的养分与标准相差较大;农药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有少数农药甚至有效成分为零。
监测中发现,有些企业在不合格名单上反复出现。如标称“武汉万邦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肥料,此次监测为不合格,而在去年的不合格名单中,也曾榜上有名。湖北省工商局已将这家企业纳入“黑名单”中,并通报各地实施重点监管。
湖北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工商部门每年均根据农时开展数次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多次农资商品质量监测,但农资市场秩序却依然严峻,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是部分小型农资生产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出厂检验把关不严,或者是为节省成本,制售质量不过关的农资商品;
二是部分农资经营企业从业条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机制,加上一些个体经营者进货渠道混乱,为贪图便宜,经营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甚至是国家明确禁止销售的农资产品,加剧了农资市场的混乱;
三是存在违法农资经销商被罚,农资生产企业买单的现象,在历年执法实践中,工商部门一旦发现农资经销商出售假冒伪劣商品,都依法进行处罚,但部分经销商被处罚后,将损失转嫁给生产者,由生产企业给予经济“补偿”,这样,大大降低了行政处罚对经销商的威慑力;
四是部门配合联动不够,农资市场监管涉及面广,各监管环节涉及多个部门,但部门之间监管信息交流、利用不够,联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监管中空缺和重复同时存在,既浪费了行政成本,又给不合格农资以可乘之机。
(皮曙初)(作者:皮曙初 责任编辑: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