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膜

南方地膜覆盖春洋芋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10-05-14 来源:  作者: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重庆合川市洋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栽培技术日渐成熟,由普通露地栽培发展为地膜覆盖栽培,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择田土:洋芋适应性广,对土壤的要求主要是疏松,因为洋芋根系耗氧量较其它作物大得多(块茎形成期耗氧量比一般作物大5~100倍),另外块茎膨大要求土壤疏松透气,对土壤酸碱性要求不严,PH5.0~8.0范围均可。因此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肥沃的沙土或壤土为宜。  
    二、选用良种:应选特早熟或早熟无病伤的脱毒品种。我市主推渝马铃薯1号、川芋1号和大西洋等品种。种薯大小以25~50g为宜。  
    三、整地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深翻20~25cm;以备播种所需。播前欠细土壤,以1.0~1.2米开厢,沟宽25cm,深10cm。洋芋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比例为2.5:1:4.5,以钾素的吸收量最多,钾素的供给主要依靠有机肥,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钾素成分,重施有机肥,对钾的补充作用大。播种前一次性施足底肥,结合整地将肥施在厢面上,底肥亩用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三元复合肥30kg。  
    四、播前准备:播种前10~15天,如种薯还未通过休眠则要打破休眠。办法为:  
    (一)种薯切块:  
    1、切块大小:一般要求切块重量不小于30g,即每500g种薯可切15块左右。每个切块至少要带2~3个芽眼。  
    2、切块方法:50~70g左右的种薯可从顶部到尾部纵切成2块;70~100g的种薯切成3块,方法是先从基部切下带2个芽眼的1块,剩余部分纵切为2块,这样有利于增加带顶芽的块数。对于大薯块来说,可以从种薯的尾部开始,按芽眼排列顺序螺旋形向顶部斜切,最后将顶部一分为二。  
    3、注意事项:①在切块时应注意切块不宜过小。因块越小,所带养分、水分越少,会影响幼苗发育。而且过小的切块,其抗旱性差,播种后易出现缺苗现象;②切到病薯时,应将其销毁,同时将切刀消毒,否则会传播病菌。其消毒方法是用火烧烤切刀,或用75%酒精反复擦洗切刀,或用1%高锰酸钾浸泡切刀20~30秒后再用。  
    (二)、催芽方法:  
    薯块切好后,晾干伤口,使之产生木栓层。薯块晾干后,即可催芽。常用的催芽方法如下。  
    1、温室大棚内催芽:在塑料大棚内的走道头上(远离棚门一端),如果地面过干,喷洒少量水使之略显潮湿后,铺1层薯块,撒1层湿沙(注意药物消毒),这样可连铺3~5层薯块,最后上面盖草苫或麻袋保湿,但不能盖塑料薄膜。  
    2、育苗温床催芽:可利用已有的苗床,也可现挖一个苗床。将床底铲平后,每铺1层薯块撒1层湿沙,铺3~5层薯块,最后在沙子上面盖1层草苫。苗床上起好竹拱,盖严薄膜,四周用土压好。  
    3、室内催芽种薯数量不多时,可直接在室内催芽,将薯块装在筐内,或按10~15cm厚将其摊在地面上,然后将筐或薯堆用湿麻袋或湿草苫盖严。  
    (三)、催芽期间的管理  
    1、湿度:催芽过程中湿度不宜过大。盖种薯的沙子应先加水拦湿,然后撒在种薯上。不能先盖干沙子再泼水,这样会有大量的水渗到种薯上,造成湿度过大。沙子的湿度以用手握不出水为宜。催芽期间,只要沙子不是很干,一般不要浇水。如果催芽期间湿度大,很容易导致幼芽茎部生根,这些根在播种前炼芽阶段会因失水而干缩或死掉,因而影响播种后新根的发生。  
    2、温度:马铃薯催芽的最适温度是15℃。当气温低于4℃基本上不发芽,气温高于25℃时发芽快,但幼芽较弱。  
    3、检查:催芽期间,应每隔5~7天检查1次发芽情况。如发现烂薯,应及时将其挑出,同时将其他薯块也都扒出来晾晒一下再催芽。  
    4、绿化幼芽:马铃薯适宜的播种芽长是1.5~2cm。当芽长达到1.5~2cm时,将带牙薯块置于室内散射光下使芽变绿。幼芽变绿后,自身水分减少,变得强壮,在播种时不易被碰断,而且播种后出苗快,幼苗壮。  
    五、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块茎在10cm深的地温达7~8℃时,幼芽即可生长,10~12℃时茁壮成长,并很快破土而出。我市地膜覆盖的最适期为12月底至元月初,最迟不超过元月底。一般采用行距40~45(膜内35~40cm,膜间60cm),穴距25~30cm,播种深度7~9cm,亩种4500~5000窝。可采用单膜或“双膜”覆盖栽培,大中薯率可提高10~30%,增产显著,提早上市。按60cm膜面,40cm膜间距平覆地膜,破膜穴内种植洋芋后,用土封好播种孔,以防大风撕裂地膜;再起拱盖第二层膜,膜四周用细泥土压严实。  
    为防止洋芋生长期间的高温,洋芋现蕾期和开花初期可以将拱上地膜揭去,进行追肥灌水,并中耕培土,在夏季高温地区有显著的增长效果。  
    六、田间管理:  
    1、放苗补苗  
    洋芋地膜覆盖栽培苗期要注意及时放苗,先播种后覆膜方式,要根据外界气温条件和膜下幼苗大小来确定放苗时间,放苗过早有晚霜冻害,放苗过晚膜面易烫伤幼苗。放苗前1天先在苗上方开膜放风练苗,第二天将苗放出膜外用细土封住苗孔周围。先覆膜后播种方式,正常情况下苗会自己长出,但要检查是否有板结或苗孔错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放苗过程中随时注意是否有地下害虫及病株,发现病苗要立即拔出,并连同种薯周围土壤一并取出,以免扩大感染,将病苗位置用土封住,补苗时不可在原位再补,必须离病株位置15cm以外补苗,发现缺苗现象,要查明原因,若薯块有病,处理方法同病株,若其他原因,种薯催芽后再种在缺苗位置。也可在田头种上一些苗备用,土壤干旱要坐水移栽。对于双苗栽培或4株栽培,缺苗不严重时不必补苗。  
    2、水肥管理  
    洋芋施肥以基肥为主,在齐苗后追施提苗肥,亩用尿素7kg兑水浇施或用腐熟人粪尿浇施。现蕾时追肥,亩用化学钾肥5~7kg均匀撒施。开花后,还可以叶面喷肥,主要是磷酸二氢钾,以促块茎膨大和淀粉积累。  
    洋芋蕾期至开花期需水较多,有条件的地区应视情况灌水,各时期保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苗期65%,块茎形成和增长期75~80%,淀粉积累期60~65%。肥水管理目的是现蕾前促进地上生长,现蕾后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生长。  
    3、地膜洋芋打顶  
    土壤肥力高,水分充足,密度过大的情况下,下部叶片受光不足,通风透气不良,CO2含量偏低,地上部茎叶不断徒长,茎细长,易倒伏,此时,要把顶芽及上部侧芽割掉,有时徒长严重要将顶部尚未展开的叶片一齐割去,以抑制徒长,增强中下部叶片的光照条件。  
    生长正常的田块,开花初期或蕾期要将花穗墒去,花及浆果要耗费大量光合产物,墒去之后有利于块茎膨大及淀粉积累。  
    4、地膜洋芋病虫草害防治  
    洋芋病害较多,减产严重,其主要病害种类和防治方法如下:  
    ①洋芋晚疫病。晚疫病为气流传播,扩展蔓延很快,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并可引起田间和贮藏期间大量烂薯。在洋芋进入初花期大田出现中心病株,及时用高效低毒的内吸性杀菌剂25%的甲霜灵或甲霜灵锰锌农药,一配成5O0~800倍液喷雾,也可灌兜;也可用雷多米尔、甲霜灵锰锌、甲霜铜等防治,土壤湿度大和雨天可拌细土或煤灰1:4O施于根部,防治效果非常明显。药效可维持15小时,如发生第二次再侵染,需再喷一次。  
    ②洋芋病毒病。洋芋病毒病通过块茎无性繁殖世代传递,逐年积累,使植株矮小,出现花叶,皱缩卷叶,叶片光合能力下降,薯块变小,畸形,品质变劣,造成品种严重退化,失去生产价值。其主要感染源是带毒种薯,传播途径是蚜虫,或叶片摩擦汁液传染。也可由带毒农具、衣物、动物皮毛等传染健株。病毒病的防治较为复杂:首先感病程度与温度有关,高温易发病,故生产上应避开高温季节,其次要多次防治蚜虫,另外要选用培育抗病品种,最主要的防治方法是建立脱毒种薯繁育生产体系,大力推广无毒种薯。  
    ③青枯病为细菌性病害。目前尚无有效农药防治,也无抗病品种,主要措施是杜绝传染源,精选健康无病种薯,整薯播种,切块时切刀消毒;实行轮作换茬,最好是水旱轮作;及时拔除病株连同上挖起带出田间浸泡在水里。如果是种子田,病株周围植株结的块茎不能作种。  
    洋芋虫害在苗期主要是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后期地上害虫有28星瓢虫、块茎蛾、蚜虫等。  
    蛴螬可用50%地亚农乳油500ml,加水25kg,喷洒洋芋种薯250kg,持种薯晾干即可播种。也可用50%辛硫磷拌种薯。出苗后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浇灌幼苗,或配成1:100的毒土耙入地表,防效较好。还可用辛硫磷、呋喃丹、嘧啶氧磷乳油制成毒饵诱杀。  
    蝼蛄可用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