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农地区地膜覆盖栽培的四个大转弯
时间:2010-05-13 来源: 作者:
1 将只在作物生育期覆膜转为周年覆膜目前,北方旱农地区地膜覆盖栽培都只在作物生长期覆膜。从地膜的保水保墒作用来看,要提高保墒效果,必须延长地膜覆盖的时间,提高地膜覆盖率。有关资料表明,在半干旱地区,休闲地土壤水分蒸发损失接近种植作物地块的90%,休闲地的土壤水分蒸发量占同期降水量的55%——70%。部分少雨地区夏季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于同期降水量,所以,延长地膜覆盖的期限,甚至周年覆盖,提高覆盖率,在北方半干旱地区的防旱保墒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2 将播前或播种时覆膜转为在土壤含水量最高时覆膜目前,在覆膜的时间上,不论是先播种后覆膜,还是先覆膜后播种,都是结合播种进行覆膜。从保水保墒的角度看,播种期并不是覆膜的最佳时期,我国北方旱农地区,雨季集中在7、8、9三个月,而作物生长期往往干旱少雨。通过地膜覆盖,可将雨季的降水,在土壤水库中保存下来,供给作物生长期所需水分。而地膜覆盖的保水保墒,一定要有水有墒可保,一定要把土壤含水量最高时的水保住。所以,覆膜的时间应在充分接纳雨水后,土壤含水量最高的秋季,或雨后及时抢墒覆膜。具体的做法是:在作物收获后,及时伏耕,接纳雨水,在耙耱保墒的基础上,根据翌年作物的种植模式和要求,覆膜保墒,开春不揭膜播种,生育期长久覆膜。2000年我们冬前覆膜的试验表明,冬前覆膜保墒与传统的耙耱保墒对照地块在开春播种时,土壤含水量分别是14.49%、9.60%。二者相差4.80%。在5月份平均分别为13.29%、8.70%,二者相差4.50%。由此看来,冬前覆膜能使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
3 将膜上播种转为膜侧播种相对于膜上打孔播种来说,膜侧播种有利于防旱保墒。因为膜上播种时,由于播种孔严封不及时,造成覆膜区域水分从播种孔蒸发散失,而膜侧播种在覆膜区域根本上不存在土壤水分蒸发散失的现象。试验证明,膜侧播种是一种保水性较好的种植方式。
4 将平播覆膜转为高垄覆膜为了提高地膜覆盖的增温效果,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应采用高垄覆盖。平做覆盖一方面造成泥土淤积,使地膜透光不良,导致地膜覆盖增温效果不佳,而高垄覆盖不仅增大了覆盖面积,而且由于雨水冲刷作用,使膜面经常保持清洁,膜面透光良好,从而对提高地温有利。我们进行的垄高对增温效果的试验结果是:高垄(垄高15厘米)覆膜在5月份土壤5厘米、10厘米、15厘米深处,温度比平做覆盖平均提高1.20℃、1.80℃、2.20℃。高垄覆膜比平作覆膜、沟播覆膜地温平均提高1.50——2℃。由此看来,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栽培中,地膜覆盖的期限以周年覆盖为佳,覆膜时间应在秋季或冬前或雨后土壤含水量最高时进行。覆膜栽培方式上采取高垄覆盖、膜侧播种。这样,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作用,从而使增产效果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