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2010年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品种大田生产表现追踪调查实施方案
根据“重庆市种子管理站关于进一步加强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后管理的意见”(渝种法[2010]13号)和“重庆市种子管理站关于印发2010年两杂品种大田生产表现追踪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为了切实做好2010年巫山县“两杂”品种大面积生产实际表现跟踪调查工作,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和准确性、为全县良种推广和部分品种退出提供理论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跟踪调查巫山县推广品种的大面积生产表现,特别是加强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的跟踪调查,对评估和监控推广品种的风险,建立推广品种风险评估机制,确保生产用种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跟踪调查 不但能全面掌握本辖区内生产中使用的“两杂”品种的综合表现,筛选出生产表现较好的品种,及时发现生产中表现较差或有其它严重缺陷的品种,为主导品种推荐和品种退出提供依据而且可以通过对品种的正确评价掌握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为优化品种区域布局提供技术支撑和为农民选择对路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方法
1、定点定品种调查。根据市种子管理站“每区县要求设置3-5个调查点”的要求,我们将严格按通知要求实施:一是调查点选在具有代表性的粮食主产乡镇进行二是追踪调查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品种个数分别占巫山县2010年生产使用品种总数的30%,追踪调查的品种个数分别达到20--25个。三是追踪调查的重点是:近年新审(认)定的在本县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审定推广5年以上的有效推广品种及高感稻瘟病品种和在生产中存在缺陷的品种等方面。
2、进行针对性调查。我们将依据近年来巫山县协调处理的部分种子质量纠纷和受理的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有针对性的进行追踪调查。在大田追踪调查中,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和存在明显缺陷的“两杂”品种进行重点监控,并与植保,农技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搞好“两杂”品种审后追踪调查和管理工作。
三、调查区域
开展2010年两杂品种大田生产表现追踪定点调查地点:我们一是选择官渡镇杨坝村和建平乡建平村开展杂交玉米的大田生产表现追踪调查,调查品种在30个以内。二是在铜鼓镇的铜鼓村,双庙村及庙宇镇的庙宇村开展杂交水稻的大田生产表现追踪调查,预计追踪调查品种20个。上述追踪调查的乡镇不但是粮食主产乡镇,而且官渡,庙宇两镇也是巫山县粮油综试基地,因此,对开展好两杂品种大田生产表现追踪定点调查工作意义将更为深远。
四、调查重点
1、丰产性;调查各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
2、抗病性调查:重点是对水稻稻瘟病,玉米纹枯病和大小斑病的抗性调查。
3、适应性调查:主要是对不同生态区域内特殊异常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调查,如玉米穗萌、果穗秃尖等结实不良对产量的影响等。
4、对品种特性的调查:如生育期长短,株型穗型等等。
五、保障措施
实施“两杂品种”大田生产表现追踪调查是一项繁重,系统而又严谨的工作,调查必须是客观公正和科学准确的,要达此目的,人力财力保证是关键 因此,除县农委在调查经费上给予保证外我站计划抽调二人专职负责此项工作并在大田生产关键时节和特殊异常气候变化的时段,及时深入田间实地了解掌握各品种的表现情况病虫抗性情况等内容切实做好品种调查、记载,建立健全档案,收集追踪调查的各类照片、有问题品种的包装和购种凭证等证据做到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分析评价各调查品种大田表现,特别是对当年生产中抗性、适应性和产量表现较差或有其它严重缺陷的品种要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推广使用意见供种子使用者购种参考。
(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