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覆膜栽培 增产又节水
时间:2010-04-22 来源: 作者:
水稻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面对今年的干旱,水稻的插秧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环节,水稻覆膜抗旱节水栽培技术已经不再是一项新兴技术,大部分地方都已经普及。但是,像今年这种大旱天气,水稻覆膜栽培势必将被更多的中小型种植户所接受。这种技术栽种水稻可以节约70%的用水量,生长期比传统缩短一周,而且和不覆膜相比,每亩可增产近400斤。
这种明显的利益优势让水稻覆膜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但是很多新接受这种技术的农民在栽种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误区,如何让收益最大化,在种植过程中关键技术不可忽视。
适时早栽
在大旱天气,土干得起褶子没法下种。要开始做好准备工作,清除田里的杂草,确保田里干净。丘陵地形复杂,更要保证田的平整,这将直接影响覆膜是否成功。等到一降雨,把土润湿,就要抢时间开厢覆膜。坚持适时早栽,力争在4月底前栽完冬水田,5月下旬栽完两季田。
合理开厢
水稻覆膜栽培推荐的是免耕法,就是无需耕地,需要动锄头的地方就是开厢,科学方法是5尺开箱,挖沟4公分深,这样覆膜后,可以确保薄膜不漂浮起来,有条件的话可以保持沟内蓄水,只要薄膜内有湿度,沟内没有蓄水也不会影响秧苗生长。
灌溉适度
这里指的灌溉并不是需要大量水,而是要掌握好水稻几个生长期,土壤要求达到什么样的湿润度,才能保证秧苗生长。水稻覆膜旱育早栽的关键灌水期为移栽期、孕穗抽穗期和乳熟期,移栽期实行湿润灌溉,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标准为宜;孕穗期和抽穗期均可采取浅水-湿润灌溉,畦作时只需半沟水即可;乳熟期及以后保持干干湿湿。其中由于孕穗抽穗期时间较长,可分为孕穗期灌水和抽穗期灌水。
施足底肥
覆膜种稻由于膜内温度较高,又不受雨水或灌溉水的淋溶、冲刷,因此,土壤保肥、供肥性能都比较好。为保证覆膜稻全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必须实行一次性施足底肥。在肥料配方上,应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锌肥相配合,进行复混,或者是利用目前市场上有的生物复合肥、专用缓效控释肥等。一般的情况一亩的用量是:30斤氮肥,15斤磷肥,12斤钾肥,3斤锌肥。如果田稍瘦,可适当增加尿素。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使用效果好,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施用70%的控释尿素掺30%的普通尿素,与单纯施用等氮量的普通尿素相比,水稻增产17.5%。
覆膜省力
在覆膜的时候,用一根绳子绑在用于缠绕薄膜的竹棒两头,撕开薄膜的一头固定在土里后,开始拉动绳子,左右受力均匀,薄膜也就随之滚动覆盖在土上了,这种办法只需一个人操作,简单省力。覆好膜后,只需沿着沟用脚把薄膜两边踩紧即可。在选择薄膜时,一定要选择0.04毫米厚的,这样能保证通风透气。在覆膜后,一定要把鸡鸭等家畜圈养,防止薄膜被踩破。
科学打孔
覆膜稻旱育旱栽适宜 (既能达到高产要求的一定有效穗数,又尽量减少移栽用工)的稀植密度,南方地区为每公顷15万~22.5万丛。今年他们专门配备了打孔的滚筒给老百姓,这种滚筒上三面都镶嵌有向外支出的木棍,每三根木棍布局呈一个三角形,这个布局是经过科学研究的,大分散、小集中,保证水稻的强化栽培,即保证了密度,又增强通风透光力。打孔时,只需把绳索系在滚筒两头,两方用力均匀拉动,打出的孔布局均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