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膜

地膜残留物的治理

时间:2010-04-21 来源:  作者:

    塑料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用于多种作物,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明显。目前新疆的地膜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万亩,对新疆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起到了重要作用。农用地膜是新疆广大农村和团场增产增效不可替代的农业生产资料。 
    但是,随着农膜使用量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续,残留农膜所造成的危害,即“白色污染”问题已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来。 
    无论是南疆北疆,凡是地膜棉区或是其他地膜作物区,都可以看到大片成卷、成团的残膜。经调查,连续使用3年地膜,每亩的残留干地膜6-8千克/亩,连续使用8年的残留干地膜达15千克。这些残膜对播种、浇灌和作物根系的生长很不利,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农膜大量使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多科研人员和机构都在深入研究如何对白色污染进行经济而有效地治理。 
    归纳起来治理方法有两大类:一是采用可降解塑料地膜;二是采用人工方法清除残膜。可降解塑料膜国外在60年代起开始研究,国内则在80年代中期起步,现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技术上已比较成熟。但由于降解塑料的生产工艺,设备要求较高,加工困难,故成本较高,在近朗内很难替代现在使用的农膜。人工清除残膜,在新疆农村和团场普遍使用,但清除效果不一,有的方法掌握得当,清除就彻底些;有的不重视,应付了事的,残留的地膜就多。宽膜的厚度适中,既有利于增产,又有利于残膜回收,因此,应尽量使用宽膜,不用或少用超薄膜,同时推广应用浇头遍水前揭膜技术。由于未浇水的地膜没有被淤泥覆盖,压土没有板结,很容易回收。采用此法,残膜的回收可达90%以上。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到来,新疆的广大农村、团场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此时,我们更应该注意保护好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丝毫不能放松对白色污染的治理。我们应该采取鼓励支持废旧地膜的再生利用,加强废地膜的收购工作。同时采取实用的地膜技术,实行不揭膜回收浇头水的措施,把残膜回收作为一项环境保护、治理白色污染的硬指标去办,从而达到治理残留地膜污染的目的。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