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药

生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意见

时间:2010-04-20 来源:  作者:
          生姜是我市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近年来,我市生姜种植面积不断加大,生姜病虫草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据市植保站预报,今年我市生姜病虫草害综合发生程度2级,其中姜瘟病发生程度3级;生姜斑点病发生程度3级;姜螟发生程度2级;生姜田杂草发生程度为3级;腐霉根腐病常发地块4级;姜蓟马1级;生姜线虫病(癞皮病)局部地块发生。为及时搞好各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确保今年生姜丰产丰收,特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姜田杂草防治 
        化学除草效果好,简便易行,既可减轻劳动强度, 节约用工,又可保持田间清洁, 促进生姜生长,抑制病虫害发生。可选用以下除草剂:
        ①33%二甲戊灵(施田补)乳油每亩100-150毫升;
        ②24%乙氧氟草醚乳油每亩40-50毫升;
        ③40%二甲戊?乙(姜蒜草克)乳油每亩150-200毫升。 
        具体使用方法:按每亩的用药量兑水50-70公斤,于生姜播种覆土后,均匀喷雾,并立即覆盖地膜,以保持地面湿润,提高除草效果。         二、病害防治
      (一)姜瘟病。姜瘟病是我市生姜生产上威胁最大的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产,是当前制约生姜生产发展的一大障碍因素。防治上实行综合防治措施,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以切断传播途径,尽可能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1、轮作换茬。姜瘟病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年以上,轮作换茬是切断土壤传菌的主要途径,对发病重的地块要间隔3-4年才能种姜,要与禾本科作物或葱、蒜轮作,不能与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作物轮作
         2、土壤处理。(1)注射氯化苦消毒。仔细深翻土壤20厘米以上,并保持土壤湿度,用大型施药器械机械化操作将氯化苦注入土壤后,立即用薄膜覆盖,每亩用药量一般在25 -30公斤。20天后揭膜散气,再等15-20天进行播种。(2)采用棉隆处理。当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深翻整平土壤后,并保持在土壤湿度达70%时,采用98%垄鑫棉隆微粒剂土壤消毒处理,每亩25-30公斤均匀撒施于土壤表层,用悬耕犁耕翻,立即覆盖薄膜,密闭及晾晒时间以土壤温度而定,当土壤温度达10℃以上时,可密闭20-25天,揭膜翻地通气晾晒15天以上。撒药时要带手套和口罩,皮肤不能接触药剂,操作后立即洗净手脚。
以上方法可兼治生姜线虫病(癞皮病)和腐霉根腐病。
        3、精选姜种、药剂处理,确保姜种无病。依据当地种植习惯,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可在生姜收获前,从无病姜田严格选种,单收单藏,姜窑及时消毒。姜种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害的健康姜块做种用,严格淘汰姜块瘦弱发软、肉质变褐,特别是掰开后断面褐变的姜块。选好姜种后要进行药剂浸种,可用77%多宁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根叶康60—80倍稀释液浸种25—30分钟;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姜种1-2小时;用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浸姜种15-30分钟。
          4、施净肥。姜田所用肥料应保证无病菌,不能用病残体及带菌土壤沤制土杂肥,所用的有机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要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5、浇净水。姜田采用无污染的地下水灌溉,严禁把病株向水渠及井中乱扔。要采用塑料软管灌溉或滴灌,使水绕过发病地带。  
         6、及时铲除中心病株。田间发现病株后,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及四周0.5米以内的健株,挖去带菌土壤,将病残体集中深埋或药物处理,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然后用干净的无菌土填平,周围筑土埂,防止病菌扩散蔓延。
         7、药剂防治。于生姜姜瘟病发病初期药液喷淋或灌根,每隔7-10天灌一次,连续3-4次,每株灌药液250-500毫升。可选用以下药剂:① 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② 77%多宁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③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600倍液。  
       (二)生姜斑点病。生姜斑点病为真菌性病害,在防治上除采取农业措施,如轮作换茬、田间清除病残体等措施外,在发病初期药剂防治,用20%龙克菌悬浮剂600倍液或50%翠贝干悬浮剂2500-4000倍液喷雾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5次。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喷药时可在药液中适当添加叶面肥,如宝葫芦、天达2116等可使叶片变绿、增厚,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三)生姜线虫病(癞皮病)。生姜线虫病(癞皮病)是近年来我市新发病害,在局部地块发生较重。其症状主要是地上部姜苗生长缓慢,姜叶边缘褪绿变黄,严重的呈红褐色,地下部姜根稀少,姜块表面有明显凸起,呈癞皮状。发病地块一般产量降低,姜块品质下降,对生产影响较大。生姜线虫病(癞皮病)防治方法:播种前土壤消毒 (参照上述土壤处理方法)。生长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毫升/亩对水浇灌。
      (四)腐霉根腐病(烂脖子)。腐霉根腐病是近年来我市新发病害,在局部地块发生较重,此病在生姜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病。幼苗受侵染,姜苗基部初呈水渍状,尔后逐渐扩大,导致基部软腐,变黄、倒伏。成株期感病,苗基部形成不规则水渍状病斑,植株叶片由叶尖开始沿着叶片边缘逐渐向下、向内变黄、枯死。病变的姜苗易倒伏或容易拔出。防治方法,除播种前土壤消毒 (参照上述土壤处理方法)外。生长期可用77%多宁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对水浇灌。
      三、虫害防治
      (一)姜螟。生姜螟虫发生为害时间集中在6月上中旬,此虫先在生姜叶片背面产卵,卵3天后孵化出幼虫,幼虫先迁移到嫩叶取食叶片,后钻入姜苗茎内为害。因此,防治时要掌握幼虫钻入姜苗之前进行防治,要在6月上中旬每隔5—7天喷一遍药,喷药时注意使叶片正反面都能喷到药液。药剂可选用98%巴丹可溶性粉剂亩用30克或15%安打悬浮剂亩用20毫升或10%除尽悬浮剂亩用40毫升对水喷雾。
     (二)姜蓟马。生姜蓟马主要为害叶片,使叶片发黄卷曲,严重的形成“转心”,越是干旱的年份为害越重。防治方法:5%施丹力乳油每亩60-120毫升或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10克或用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阿达克3号)每亩40克对水喷雾。
     (三)甜菜夜蛾。甜菜夜蛾属杂食性害虫,为害多种作物,是生姜中后期的主要害虫,该虫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在生姜上取食时间多在傍晚7-8点以后至早晨6点以前。可选用新型仿生杀虫剂20%米满悬浮剂或24%美满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雾,上述药剂是促进鳞翅目幼虫蜕皮的绿色仿生杀虫剂,对甜菜夜蛾防治有特效。
        除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外,应采用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等绿色控害技术,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捕器诱杀甜菜夜蛾、姜螟等害虫成虫,能有效减少落卵量,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发生为害程度,不但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而且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污染,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 关键词搜索: 生姜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