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指在水稻的大田生长期采用地膜覆盖土壤进行栽培的一种新型水稻栽培技术。水稻地膜栽培技术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水稻水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即在水田进行水稻地膜覆盖栽培;另一种是水稻地膜覆盖旱种栽培技术,即在旱地进行水稻地膜栽培。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农业部重点试验、示范、推广的水稻栽培技术,1998年全国已推广32万亩,我省正在开展试验示范,并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各地可因地制宜开展试验示范。
(一)水稻水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水稻水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特点
水稻水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高寒山区和冷烂田地区提高水稻单产的有效措施,具有以下优点:
(1)增温早熟
水田地膜覆盖平均每天地下5CM温度可提高2-2.4℃,全生育期增加地下积400C左右,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一般比常规栽培可提早成熟10天左右。有利于高寒山区水稻避秋风和利用生育期长、增产潜力大的品种。
(2)早生快发
由于地温的增高,土壤肥力高,促进了水稻的早生快发,分蘖力强,有效分蘖多,为高产打下了基础。一般地膜覆盖水稻的分蘖始期比常规栽培提早5天以上,分蘖高峰期提早12天以上。根系的生长发育良好,据湖北省宝丰调查,水稻地膜覆盖栽培分蘖期的根系横向分布宽度在24.1CM,比常规栽培的宽3.5CM,纵向深度13.7CM,比对照深1.6CM,单株根数86条,多35.5条,单株鲜重32.8克,增17.7克,单株干重16.0克,增7.8克。据黔东南州农技站在麻江试点观察,覆膜处理高峰苗期两段育秧的比对照提前1.4叶到达,旱育秧的比对照提前2叶到达,而且高峰苗期长。
(1)农艺性状好
水稻水田地膜覆盖栽培其稻株株型紧凑,叶面积大,后期上三叶功能期长,有效穗数多。据黔东南州农技站在麻江试点观察,覆膜处理水稻株高与对照虽然无差异,但株型紧凑;倒三片叶较对照长2-10CM,宽1-2MM,齐穗期叶面积系数高0.99,成熟期单株绿叶数多0.76片;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无差异,但,有效穗数增加0.71-1.9万穗。
(4) 保肥供肥力强
水稻水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采取一次性施足底肥,肥料集中,由于覆膜栽培,一方面减少了肥料的流失,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湿润栽培和增温效应,土壤的通透性改良,孔隙度增加,微生物活性增强,加速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提高了土壤肥力,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
(5)病虫草害少
水稻水田地膜覆盖栽培,可抑制杂草生长,除草效果可达90%以上。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根系发达,植株健壮,纹枯病、稻瘟病等较轻。
(6)增产增效
水稻水田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可比常规栽培增产10%以上,增收100元以上。1998年麻江、息峰县水稻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比对照增产46.3-78.4千克。增收85元。
总之,水稻水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提高高寒山区和冷烂田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我省海拔1300米以上地区稻田面积达146万亩,冷烂田达180万亩,两项共326万亩,按每亩增产50千克计,每年可增产稻谷16.3万吨,因此,大力推广水稻水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我省水稻平衡增产,提高粮食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水稻水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1)选用高产良种
选用汕优多系1号、K优5号、冈优151、汕优77等高产抗病杂交稻优良组合。
(2)培育壮秧
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技术培育壮秧。最好应用旱育秧,因旱育秧苗具有早生快发优势,在冷烂田结合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更能发挥优势,提高增产增收效果。
(3)施足底肥,覆好地膜
按N:P:K=1:0.5:0.5的比例,一次性施足底肥。一般每亩大田施农家肥1000千克,薄水翻耕后,面施过磷酸钙50千克,氯化钾10千克,尿素15千克,锌肥1千克左右,耙田两次,使肥料均匀拌入耕作层中。然后,开厢开沟,厢宽135CM左右,沟宽20CM,沟深25CM左右,厢面用木板抹平,再用厚0.005CM,宽170CM的超微膜覆盖,一般用膜量为3.5千克,盖膜时,滚动膜捆进行覆盖,将地膜紧贴厢面泥土,做到膜泥紧贴,覆膜平实。
(4)规范栽插,合理密植
一般中早熟杂交水稻亩栽1.8万穴左右,中晚熟杂交水稻亩栽1.5万穴左右,每穴两粒谷秧。栽时用竹杆打眼,宽窄行栽插,栽后清沟,以利通水。
(5)搞好田间管理
大田期做到沟中有水,膜面无水,保持湿润灌溉。水稻齐穗时,亩用尿素0.5千克和磷酸二氢钾0.1千克加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追肥。同时,搞好病虫害防治。
(6)清除废膜
成熟期收稻时,割桩高度尽量矮些,以利捡净废膜,防止土壤污染。 (二)水稻地膜覆盖旱种栽培技术
1、水稻地膜覆盖旱种栽培技术的优点
水稻地膜覆盖旱种栽培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保温保湿
水稻地膜覆盖旱种栽培技术,由于地膜覆盖,生育前期地温提高3C左右,生育后期提高1℃左右,全生育期地温可提高1.77℃左右。在盖膜条件下,改变了土壤的水分运动规律,减少了蒸发,具有明显的保水效果。
(2)节水节肥
地膜覆盖在无水层条件下,基本上消除了蒸发耗水和渗漏耗水,一般可比普通水田栽培节水80%左右。据安微农业大学研究,水稻地膜覆盖旱种栽培需水量为40-50M/667M,而水田栽培则需水200-280M/M。据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所研究,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每生产1千克需水约1立方米,而水作则需2-2。6立方米,节水50%-80%。
覆膜栽培,一方面减少了肥料的流失,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由于增温、增氧效应,土壤的通透性改良,孔隙度增加,微生物活性增强,加速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提高了土壤肥力,肥料用量比水田栽培大大减少。
(3)早栽早发
由于地膜覆盖的效应,水稻地膜覆盖旱种栽培可比常规栽培提早栽秧,而且早生快发,分蘖旺盛,前期生长优势明显。
(4)抗旱增产 水稻地膜覆盖旱种栽培虽然比水作产量低,但在高傍田和望天田,却因保水抗旱,能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一般增产10-20%。
由上述分析可知,水稻地膜覆盖旱种栽培技术是我省干旱少水地区提高水稻产量的一条新途径。我省有望天田350多万亩,积极试验、示范、推广水稻地膜覆盖旱种栽培技术有利于水稻的平衡增产,对发展我省水稻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水稻地膜覆盖旱种栽培的生育特点
(1)生育期延长
水稻地膜覆盖旱种栽培栽后有4天的缓苗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水分的亏缺,生长迟缓,一般大田生长期比水作迟6天左右。其延长的天数与土壤水分含量,呈较显著正相关。
(2)分蘖旺盛,低位分蘖多
覆膜增温保湿,水稻前期生长旺盛,分蘖多,分蘖速度快,高峰苗多。高峰苗期比水作早10天左右,苗数多约20%。
(3)株型矮,节间短,绿叶多
水稻地膜覆盖旱种栽培株高一般比水作矮,主要基部节间短,茎秆粗壮,抗倒能力强。植株总叶数多1叶左右,齐穗期绿叶数、叶面积指数也较高。
(4)穗多穗小,成穗率低,粒重轻
水稻地膜覆盖旱种栽培分蘖多,穗数多,但,其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水稻抽穗扬花灌浆期土壤水分不能完全满足水稻生长发育需要所致。因此,在水稻抽穗、扬花、灌浆期如天气干旱,进行抗旱灌水,是夺取旱种高产的关键。
(5)稻米品质好
据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所研究,旱种水稻稻米品质 经比水作稻稻米品质好。其旱种水稻蛋白质、总淀粉、赖氨酸含量,精米率、糙米率分别高1.07,0.16,0.16,1.03和0.95个百分点,适口性也好.
3、水稻地膜覆盖旱种栽培技术要点
(1)培育旱育壮秧
水稻地膜覆盖旱种栽培最好采取旱育秧方式育秧,利用旱育秧早生快发和根系发达的优势,缩短缓苗期,提高水稻吸收能力,增强抗旱能力.旱种水稻旱育秧要采取大苗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规范,播种量以越稀越好,以增大秧龄弹性。 (2)适时早播
由于水稻地膜覆盖旱种栽培大田生长期长,要利用地膜覆盖增温保温的优势,适时早播,以确保安全齐穗。
(3)合理密植,等行栽种
由于旱种水稻分蘖旺盛,高峰苗多,种植密度宜比水作稀些,一般中迟熟杂交稻品种亩栽培1.2-1.4万穴为宜。栽种时采取宽行窄株栽种,顺风定行向,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
(2)施足底肥,早施穗肥
中等肥田块一般亩施1500千克农家肥,20千克尿素,过磷酸钙50千克,5千克氯化钾作底肥,采取全层施肥方法,使土壤中肥料均匀一致。同时,要积极应用秸秆还田技术,不断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孕穗期看苗施穗肥,一般亩施5-10千克尿素,以防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3)覆好地膜,栽好秧
选择雨后土湿透时覆膜,薄膜选用普通地膜或超微膜均可,膜宽170CM,分厢种植,厢宽140CM左右,每厢4行。栽秧时边打孔边栽秧,每穴秧栽后要用泥土将秧苗四周盖好,以防膜内水蒸汽烧苗,并可增加雨水积蓄量,有利于秧苗生长。
(4)适时浇好关键水
孕穗、扬花、灌浆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最多,对水份最敏感的时期,如遇大旱,要及时浇水,以满足水稻幼穗分化和灌浆结实的需要,确保旱种产量。
(5)搞好病虫害防治
地膜旱种水稻飞虱、纹枯病发生轻,纵卷叶螟、二化螟同水作,稻蝗、叶蝉发生重于水作,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