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

您的位置: 首页 > 化肥

马铃薯干腐病及其防治

时间:2010-04-12 来源:  作者:
    干腐病由腐皮镰刀菌深蓝型(Fusarium solani)引起,发生比较普遍,属贮藏期病害。病菌侵染可发生在块茎膨大期、收获、运输及种薯切块过程中。该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数年。

  1、症状。

  干腐病病菌在块茎上的症状一般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后才开始表现。最初在块茎上出现褐色小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下陷皱缩,形成同心轮纹,进一步造成块茎腐烂。在腐烂部分的表面,常形成由病菌菌丝体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凸出层,其上着生白色、黄色、粉红色或其他颜色的孢子团。发病块茎皱缩变干,即干腐。坏死组织变褐,有时呈现各种颜色,形成空洞。在潮湿条件下则转为软腐。

  2、防治方法。

  ①收获及运输过程中避免块茎擦伤。收获后在田间晾干块茎表皮,再进行装运。

  ②贮藏前将块茎摊在通风干燥处2~3天,使薯皮晾干、伤口愈合。

  ③发病严重地区,在贮藏前种薯可用特效杀菌王乳剂800倍液,或0.2%甲醛溶液均匀喷雾,注意处理后要晾干表皮。
  • 关键词搜索: 马铃薯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