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张学舜
时间:2010-03-31 来源: 作者:
滴滴汗水 换得硕果累累
——记河南省玉米育种首席
陈梅英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 辉县453600)
上世纪80年代初(1982年),有一位刚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的热血学子,被分配到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他扎根广褒的华北平原腹地,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工作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至今,一干就是27年,他先后育成一大批高产优质抗病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新单”系列玉米近忽占据了河南玉米的半壁江山。其中有多项成果在新乡市和河南省获奖。他撰写《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著作一部;撰写、翻译的“普通玉米育种问题探讨”、“几个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等论文20余篇。他——就是现任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所长兼首席玉米育种专家张学舜研究员。
1. 育种开发,换来硕果累累 张学舜研究员作为主要育种人选育的玉米杂交种豫玉5号,先后通过河南、陕西、四川三省审定,1990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河南省第一个竖叶耐密型国审品种,被确定为全国北方及河南省玉米区试对照品种,全国累计推广面积3000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0亿元以上,1989年豫玉5号的选育与推广获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选育的豫玉12号玉米杂交种,先后通过河南、陕西两省审定,被确定为河南省区域试验对照种,该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500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1995年,豫玉12号选育与推广获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张学舜作为第一育种人,主持选育的新单22玉米杂交种先后通过豫、陕、桂、冀、晋5省审(认)定,在本院三年开发的基础上,以430万元转让了品种经营权,该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500万亩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15亿元,2004年获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杂交种新单23、新单28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定。新单23、新单28、新单26、新单29玉米杂交种,现为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推广的主导品种,其中新单23还与由甘肃敦煌种业、河南省太行玉米种子有限公司进行了联合开发,累计推广1300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分别于2007年、2008年获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新单28在河南、陕西、四川等省表现良好,在保留品种经营权的同时,在豫南地区的品种经营权卖给了河南省富万家种子公司。主持选育的超高产玉米新品种新单26、新单29,2008年3月通过河南省审定,现正在大面积推广。目前,张学舜主持选育的超高产玉米杂交种新单38、新单41、新单42正在参加河南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在自交系选育方面,他着重于种质创新,选育的新7红、新358、新4白、新328、新6、新386、新798 等优良玉米自交系已为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利用,并育出了大面积应用的玉米杂交种。
2 汗撒沃土,再创高产佳绩 他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面,获得“新乡市十万亩玉米高产配套技术研究”和“小麦、玉米吨粮工程技术研究”科技成果两项。尤其是在新单22、新单26的高产攻关中,采取良种良法相结合,两次刷新了新乡玉米高产记录:1999年新单22号1.2亩,经河南省专家组现场实收,平均亩产达到857.3kg,创新乡市玉米高产纪录;2008年新单26号15.3亩,经省市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达924.9kg,再创新乡市玉米高产纪录。
3 重任在肩,迈上新的征途 张学舜研究员自2001年起主持河南省玉米育种重大招标项目“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2006年承担河南省玉米育种重大专项子课题---“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研究与超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2007年被农业部任命为玉米产业体系执行专家组专家,国家新乡玉米综合试验站站长。现主持河南省农科系统玉米育种重点课题--优质高产抗病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承担国家玉米行业科技项目--黄淮海夏播玉米稳产技术措施研究与示范。 他取得累累硕果,获得了人民的肯定。1997年被评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99年被评为新乡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6年被农业部评为南繁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十五”、“十一五”河南省玉米育种首席专家。 我们期待着他在玉米育种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获得更多创新成果,为农业科技创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农业科技通讯》2009年第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