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

您的位置: 首页 > 种子

亩产籽棉超800斤的栽培技术(5)

时间:2010-03-31 来源:  作者:
            亩产籽棉超800斤的栽培技术(5                                苗期管理                 目标产量:亩产皮棉300斤,折籽棉800—900斤.       棉花播种后,八天左右幼苗就要出土了,经验告诉我们,从播种到出苗可辨别出播种期的早晚。5—6天出苗的为晚播田,此类棉花极易形成高脚苗,高肥地块要注意苗期轻控。7—8天出苗的为适时晚播田,适于瘠薄,易早衰地块,9-10天出苗的为适时早播田,适于高肥高产地块,10天以上出苗的为超早播田,不宜提倡。以8——10天出苗的为最佳出苗时间。        棉苗出土后,地膜棉要及时放苗,两片叶子展开后可立即进行,出一批,放一批,放苗的要求是;晴天早晚放,避开中午高温,阴天全天突击放,下雨前要放完。棉苗不能在膜下呆的时间过久,一是容易遇到高温烧苗。二是很容易出现高脚苗,给以后管理带来麻烦。棉花放苗后,可根据天气情况确定放苗孔的早堵或晚堵,天气晴朗,近段时间又无降雨,墒情一般的棉田可早堵放苗孔,以利提升温度促苗早发。反之,应该晚堵为好,防止引发病害。如果发现缺苗断垄,应及时进行棉苗移栽,移栽时就地取苗,取密补稀,带土移栽,最好使用移苗器,土台越深越实越好,移栽后隔天适量浇水,以提高成活率。       间期定苗:在棉花齐苗后,对用种量大,出苗多的拥挤棉行,1片真叶露尖要进行疏苗,以“叶不挨叶”为准。2片真叶出现时间苗,一般苗距为10厘米左右。3片真叶要定苗。昊瑞棉、七星棉、石抗126等品种抗棉苗病,再加上苗后中耕,喷施生态源叶面肥多氧清等防病措施,棉田不会出现死苗,因此应及时做到“三叶”定苗。在春季温度回升慢的年份,甚至有的棉农在正常年份极力向后拖延定苗时间,去年发现个别棉田五片真叶已经长出,还未定苗。棉田迟迟不定苗,反而造成苗病加重,无法保证田间密度。同时又易形成高脚苗,晚发晚熟造成棉花产量不高,质量不好。在此情况下,定苗时间最晚不得晚于4片真叶期。此时昊瑞、七星、石抗126棉苗幼茎已木质化,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大大增强,极少因苗病出现死苗。       中耕松土:增温保墒,促进主根下扎,棉花放苗堵孔后要进行第二次中耕,定苗后要进行第三次中耕,棉花中前期多次中耕,中耕的好处是;增温保墒,促进根层下扎,主根下扎增强棉花的抗旱能力和吸收深层水肥的能力,有防止后期早衰的特殊功效。棉苗子叶肥厚,光合作用强,真叶生长迅速,有光泽,棉株敦实、粗壮,挺拔,主根伸长达30厘米以上,侧根多而下扎,附着毛细根较多,棉花苗期长相应以此为准,不足处,可采取促控措施,实现壮苗早发。       留苗密度:棉田的密度历来是棉农们的热门话题,更是一件认真对待的技术问题,但有的棉农对此并不那么认真,播种时,机手成了主人,任意缩小行距,定苗时却留苗过密,亩留苗竟然达六、七株之多,进入盛花期后,造成中下部蕾铃脱落,八、九月之间多雨年份又烂铃增多,减产严重。     现在华北棉区所推广的棉花品种多为松散型,半松散型,地上部分松散,地下根系发达,此类品种与紧凑型棉花品种相比抗性好,耐瘠薄,高产地块栽培应以稀植为主,亩产800斤籽棉的高产地块亩留苗可在2500—到3500株之间,一般情况下,平均行距65厘米,株距可在33厘米左右。       棉花苗期防病与治虫是关系到苗期苗壮,壮苗早发的大问题,农华石抗126、昊瑞棉、七星棉等品种虽然抗病抗虫能力优于其他品种,但在苗期也应及时查看病虫发生情况,达到防治指标时,要果断采取措施进行除治,苗病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喷药防治时,应加入好的叶面肥,促进幼苗产生修复抗体,以保证幼苗正常生长,杀菌效果好的农药有:金吉尔络氨铜、多氧清、回生。        苗期虫害有蚜虫、盲蝽象、蓟马等害虫,喷药除治时可加入生态源叶面肥30毫升/桶,促苗壮,效果好的农药有:一抹红5%高氯定虫脒、金吉尔毒死蜱。                                                                              临西县农业技术协会                                                                  高级农艺师张一田供稿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