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膜

2009年棚室蔬菜疑难病虫害分析(二)

时间:2010-03-29 来源:  作者:

2009年棚室蔬菜疑难病虫害分析(一)

 

  上一期我们分析了导致蔬菜烂根的主发病害,这一期咱们来看看侵染蔬菜茎蔓,导致烂蔓子的主发病害有哪些。

 

  虽然导致蔬菜烂蔓子的病害较根部病害易发现,但由于有些病害发病症状难辨认、发病位置特殊等原因导致防治困难。这里,咱先来看看这些病害是怎样侵染蔬菜茎蔓的,发病特征有哪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病重,菜农在防治这些病害时有哪些误区,然后提出病害防治方案。

 

       黄瓜、西葫芦蔓枯病

  田间表现:蔓枯病侵染嫁接黄瓜,发病部位在嫁接口以上。侵染西葫芦时则在中下部茎蔓上。蔓枯病侵染瓜类叶片,自叶缘侵染,产生淡褐色V字形大病斑,后期病斑易破碎,其上密生黑色小点。叶柄、瓜蔓或茎基部被侵害时,病斑处溢出琥珀色胶状物。严重时茎蔓白干,腐烂、折断。蔓枯病多从茎表面向内部发展。发病后期常见茎基部纵裂呈乱麻状,干缩。蔓枯病侵染瓜条多发生在瓜顶花后部位,发病初期在瓜条顶部溢出白色胶状物,表现为瓜头干缩发白,并有小黑点附着。该病也是导致黄瓜烂头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病规律:蔓枯病喜湿、喜温。多在瓜类蔬菜子叶期开始染病,在黄瓜进入结瓜期一个月左右时出现一次发病高峰。因此,瓜类蔬菜育苗期一定要仔细观察子叶生长情况,一旦发现要及时剪除病斑或摘除染病子叶,防止病害传播蔓延。在发病高峰期来临前提前喷药防病。

 

  防治误区:瓜类蔓枯病与枯萎病发生症状相似,应正确区分。蔓枯病发病后,维管束不变褐。此特点区别于瓜类枯萎病。枯萎病危害,纵切病茎可见维营束变黄枯萎。

 

  防治方案:蔓枯病属于土传病害。因此防瓜类蔬菜蔓枯病,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即用多菌灵混福美双各0.3%拌种催芽,或用30%苯噻氰(倍生)1000倍液浸种6小时后催芽播种。防治蔓枯病的方法很多,可用烟熏,也可喷雾防治。秋冬季节棚内湿度大时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熏蒸。药剂防治可使用“三百”,即40%百可得12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倍液或25%使百克1000倍液。或用苯醚甲环唑(世高)1000倍液混加咯菌腈1500倍液喷雾防治。

 

       辣(甜)椒软腐病

  田间表现:软腐病为细菌性病害,其发病特点为病部呈现“臭烘烘、黏糊糊、烂乎乎”的发病症状,发病处不着生菌毛或菌丝。多从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的伤口以及摘果时留在棵子上的果柄处发病。茎秆病部呈灰绿色水烫状。棚内湿度大时,发病重。棚内环境较干燥时,烂秆处后期出现干缩中空。

 

  发病规律: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

 

  防治误区:软腐病常致使辣(甜)椒“烂秆子”、“烂果把”,对此菜农多选择用药涂抹病患处进行防治。此法针对性强。但不少菜农在使用该法时有三大细节没注意到,导致防病效果不好。一是偏重局部,忽视整体。菜农发现软腐病时把拌成糊状的药剂涂抹到病处。这样防治,只对发现的病株防治效果好,没有明显症状的病株没有抹上药剂,就谈不上防治效果了。而细菌性软腐病是传染性很强的病害,尤其是棚内湿度大、夜间结露时。所以,在病株涂抹后还要注意全棚喷雾或烟熏,以防有“漏网之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抹、喷”结合或“抹、熏”结合。二是涂抹药剂时没有将病部刮拭干净。由于病害侵染后,病部多表皮腐烂,若刮除不干净,只把药剂抹在病部表层,尤其是涂抹的药剂内吸性差一些时,病部内里仍会继续腐烂发展。所以,涂药前一定要刮除干净。三是涂抹病患部时选择晴天气温较高时。若在清晨或傍晚涂抹药剂,病患部总是湿漉漉的,会影响防治效果。除时间上注意外,还可在药剂中加入适量细干土和强力坐果灵,添加细干土目的是吸湿,涂抹后水膜形成时间短。而加入强力坐果灵,可促进病部的伤口愈合,对防病、治病有利。

 

  防治方案:可选择铜制剂和抗生素类药剂。铜制剂如5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27%铜高尚600倍液、47%加瑞农600倍液、77%可杀得700倍液。抗生素类药剂如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新植霉素3000倍液、中生霉素3000倍液。

 

  配合正确用药,再注意以上细节,防治病害的效果就很明显了。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

  田间表现:植株上中部叶片失水萎蔫。与此同时,茎部长出突起的不定根。后在长出突起的不定根的上下方,出现褐色至黑褐色斑块,病斑表皮质硬。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发生病变,呈褐色至黑褐色。茎外表褐变处的髓部先坏死、干缩中空,并逐渐向茎上下延伸。摘叶、疏杈造成的伤口处变为褐色,并溢出褐色菌脓。

 

  发病规律:该病为细菌性病害,伤口和高湿的环境是该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湿度大时发病重。因此要避免阴雨天气整枝打杈。

 

  防治方案:菜农多选择铜制剂和植物抗生素。由于此病从茎秆内部开始发病,采取外部喷药的方式防病效果很差,尤其是选择内吸性差的铜制剂,防病效果更差。菜农可用注射针管将药液注射到植株茎秆内部,但要注意从发病部位的上部及病部侵染处进行注射,让药液从植株髓部向下渗透,从而起到较好的防病效果。药剂可选30%王铜(氧氯化铜)5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或27%铜高尚500倍液,用注射器从病部上方进行注射治疗,间隔5天用药1次,连用2-3次,效果不错。注意对未侵染的植株进行喷药预防,可用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3000倍液或20%龙克菌500倍液,5-7天喷一次。

 

       番茄晚疫病

  田间表现:该病主要侵染植株叶片、茎秆、青果。叶片染病多半是从叶尖或叶边开始,呈水浸状,初为暗绿色,进而变为褐色。秸秆得了晚疫病,会出现黑褐色的病斑,病部凹陷,造成番茄“黑秆子”。果实青果期易发病,病斑不规则,似水烫状大斑。病斑开始比较硬,慢慢腐烂。此病与番茄早疫病的区别是:早疫是个斑,晚疫则一片。即早疫病发病症状典型,病斑明显,而晚疫病病斑不规则,成片,水烫状。

 

  发病规律:不少菜农反映,今年凡是西红柿晚疫病发病较重的,多是前期发生过病毒病的棚室。菜农为了防治病毒病,浇水过勤、浇水量过大,使得棚内湿度较大,随着温度降低,棚内出现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极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发展。

 

  防治方案:在用药物防治晚疫病的同时,还要结合控湿和排湿。控湿,即控制浇水,可用膜下浇水的方式减少浇水量,控制棚内湿度;排湿,即在确保西红柿生长所需温度的前提下,加强通风,加长通风时间。

 

  晚疫病发病初期可用50%乙磷铝锰锌500倍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或72%克露500倍液或72.2%普力克800倍等喷药防治。

 

       茄子菌核病

  田间表现:茎秆发病,多在茎基部表面产生褐色病斑,病斑表面纤维外露呈乱麻状,有白色绵絮状菌丝体,发病后期,纵剖茎部,内有黑色菌核。

 

  发病规律:深冬期,棚内湿度大、温度低时,成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一般来说,该病发生及蔓延的适宜温度为16—20℃、相对湿度为95%—100%。

 

  防治方案:青州市菜农徐明国的大棚茄子很少发生菌核病,他的防治秘诀是从促进茄子长势健壮,提高茄子植株综合抗性入手。还要注意:一要轮作倒茬。因为病菌以菌核遗留在土壤中或越冬或越夏,所以最好要实行轮作。如果受田间限制不能轮作时,可在前茬收获后进行一次深翻地,使菌核不能萌发。二要切断最初传播途径,防止菌核随育苗土传播。三要发现病株时,要及时拔除,集中处理,防止菌核落入土中。

 

  用药剂防治。可用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抑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换或交替使用,隔10天左右一次,连续防治3—4次。

 

       芸豆灰霉病

  田间表现:病菌先从开败的花开始侵入,继而烂荚烂蔓子。若残花落在叶腋处而发病,则常导致芸豆茎蔓成缕腐烂。

 

  发病规律:花期是灰霉病发病关键时期。光照不良、低温多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芸豆灰霉病侵染。特别是连续几天阴雨或浇水后通风不良常诱导灰霉病大发生。

 

  防治方案:灰霉孢子量大加上芸豆不耐药,使得灰霉病一旦发生后,不仅为害重,而且难控制。根据寿光菜农的经验,防治灰霉病要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树立“以防为主”的防治思路。

 

  首先,及时晃棵除去残花。由于灰霉病从残花开始侵染,继而造成烂荚烂蔓子,因此在豆荚坐住后要及时晃棵,将残花去除。即使晃棵,也会有少量的残花残留在芸豆的茎蔓上,所以,还应及时将落在植株上的残花拾去。其次,使用烟雾剂熏棚。使用菌核净熏棚,每亩用量150-200克。熏棚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小时。一旦发现灰霉病侵染芸豆蔓子,应及时用药涂抹,可直接用菌核净涂抹腐烂处。

 

  需要注意的是,芸豆对药物非常敏感,提醒:代森锰锌、代森锌、乙霉威、菌核净、施佳乐等药物要慎喷洒。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