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种子

种子发芽率的内外制约因子

时间:2010-03-29 来源:  作者:
 种子发芽率的内外制约因子

  分析及对策

  文/安阳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 张桂堂 王东彬

  种子发芽率是指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长成的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是种子质量检验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做种子发芽试验时,充分考虑制约种子发芽率高低的内外因子,并最大限度地来加以控制,实现客观、真实反映该批种子发芽率状况的目的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种子发芽率的制约因子

  1.1内部因子

  1.1.1种子成熟度:一般情况下,成熟度高的种子发芽率高。这是因为正常成熟的种子能够为其萌发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而未正常成熟的种子则不能。

  1.1.2种子休眠:大多数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即可萌发,如水稻、小麦等,但有些植物的种子在脱离母体后即使外界条件非常优越也不能萌发,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如苜蓿、银杏等。

  1.1.3种子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和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种子本身含水量越高越有利于萌发。但在种子储藏时,如果种子含水量过高,就会增强种子的呼吸作用,从而导致种温升高,种子出汗、结露、甚至霉变,严重影响种子发芽率。在收获晾晒过程中,如果在水泥地上长时间暴晒,会使种子含水量急剧下降,形成所谓的“铁籽”,种子的发芽率也会大大降低。

  1.2外部因子

  种子发芽需要有水、温、气、光等条件,不同作物由于起源和进化的生态环境不同,其发芽所要求的条件也有所差异。

  1.2.1 水分:水分是种子发芽的关键性因素,没有水种子不能萌发,但是水分过多则会增加种子霉烂和病菌感染的几率。

  1.2.2 温度: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种子发芽的温度控制有恒温和变温两种。具体采取哪种控温模式,要根据不同作物种子对温度的具体要求来定。

  1.2.3 氧气:一般来说,发芽床上水分多、氧气少,则长芽;反之,水分少氧气多则宜于长根。

  1.2.4 光照 :作物种子发芽对光反应不同,一般分为需光型种子、需暗型种子和光不敏感型种子。实践中多数大田作物和蔬菜种子对光不敏感,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均能良好发芽,但最好还是采用光照。

  1.3 人为因子

  1.3.1 清洗消毒不认真:发芽用品在每一次使用前都要进行清洁消毒处理,上述物品如果没有进行清洁消毒或杀菌不彻底,都会增加种子感染病菌的机会,从而使发芽率下降。

  1.3.2 加水不当:管理过程中,发芽床过干或过湿,以及各重复加水不一致,都会影响正常出芽和种苗生长,导致结果的不准确。

  1.3.3 幼苗判定产生的误差:幼苗判定的尺度把握因人而异,同一样品的4次重复,不同的检验员来操作和判定最容易引起超差。

  1.3.4 数据处理产生的误差:由于计算失误或没有执行最大容许差距及数值修约规定,使相同的试验数据往往得出不同的检测结果。

  2 提高种子发芽率的应对措施

  2.1 科学选择发芽床

  规程GB/T3543.4-1995给每一种作物一般都提供2~3种适宜的发芽床供你选择,实践中我们选择哪种发芽床来做试验,应根据作物的不同要求来进行选择。一般掌握的原则是:小粒种子选用纸床;大粒种子选用砂床或纸间;中粒种子则选用砂床、纸床均可。如用纸床吸足水分后应沥去多余水分,砂床加水应掌握手握成团,一触即散为原则。种子在发芽床上的分布要均匀,各重复之间加水要保持一致。

  2.2 选择精良的发芽设备

  在选择发芽设备时,一定要选择控温精确(波动范围不能超过±2℃)、光照充足(光照强度为750~1250LX)、制冷制热能力强、操作简便的人工气候室或光照发芽箱。在适温范围内,通常采取恒温发芽,而对于休眠种子或陈种子,则宜采用低温16h及高温8h的变温发芽或恒温中的较低温度发芽。发芽设施使用前都要进行杀菌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减少病菌感染的几率。

  2.3 破除休眠:通过加工、分级,种子的成熟度会达到基本一致,对于休眠种子,可选择预先冷冻、药剂处理、加热干燥、开水烫种、机械损伤等一项或几项措施来打破休眠。

  2.4 把好储藏、晾晒关:在储藏和晾晒过程中,既要避免水分过高种子霉变,又要防止水分骤降而形成“铁籽”。

  2.5 加强技术培训,减少人为误差

  通过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检验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专业技术水平,严格遵守种子检验技术规程,统一判定标准,提高对幼苗判定的准确性;在单位内部,经常性的开展人员、仪器比对试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把人员、仪器引起的误差降到最低限度;同一试验的4次重复幼苗判定应由一名检验员独立完成,原始记录记载要及时。计算要准确无误,要注意4次重复或2次试验、异地试验是否超过最大容许差距,并严格遵守数值修约的规定。

  安阳市洹滨北路二巷11号 455000 张桂堂

  联系电话: 13837227908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