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棚受灾状况及补救措施
时间:2010-03-24 来源: 作者:
拱棚的损坏主要有一侧倒塌、一头倒塌、全棚倒塌三种情况。
情况一:一侧倒塌在修复这种受灾拱棚时,菜农应首先对于未损害的幼苗设置小拱棚进行保温。 其次,因为棚膜被大雪压破,其保温性大大降低,所以菜农必须对压毁拱棚一侧的棚膜进行更换,而未损毁的一侧的棚膜可以继续使用。 再次,菜农应将坍塌的拱棚一侧使用木棍等顶起,然后更换拱棚竹竿,对于可以暂时使用的竹竿先不进行更换,而应使用布条将竹竿的断裂处包好,如后进行覆膜保温,但是这仅仅是权宜之计,保证棚内未受影响的蔬菜正常生长。当拱棚空棚时再进行彻底修复即可。 蔬菜管理建议:拱棚的一侧出现倒塌,对棚室蔬菜的影响很大,因为这样就会导致棚内的部分蔬菜幼苗冻伤,很难补救,但是菜农可以在设置小拱棚进行覆盖,首先保证幼苗正常生长的温度。但是这些幼苗因为受冻严重,不宜升温过高,一次性升温过高反而会造成闪苗,加速幼苗的死亡,所以应以炼苗为主。刚开始的第一天棚内的温度不能超过20℃,并应在棚内覆膜的小拱棚在第二天温度不能超过25℃,同时加强透光,促进幼苗对拱棚环境的适应,尽快缓苗。 同时,菜农应向蔬菜幼苗上喷施核苷酸、甲壳素等促进植株生长的药物进行调节,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因为受冻害的植株长势较弱,菜农在预防病害时,要减轻药液的使用浓度,将用药浓度减半使用,以防产生药害;同时使用芳润或甲壳素等进行肥料补充,以保证蔬菜对肥料的需求。 情况二:拱棚一头倒塌 对于拱棚一头出现倒塌的拱棚,蔬菜受损程度要远小于拱棚一侧倒塌的大棚,其修复管理也相对容易。 对于拱棚一头出现受损的大棚,菜农应先将拱棚用薄膜将拱棚完整处与破损处隔开,对拱棚内较好的幼苗进行保温保护,防止幼苗出现冻伤。对与拱棚一头破损处没有冻坏的幼苗,菜农应现将幼苗移到育苗棚中或者是没有损毁的大棚内,以保证拱棚修复后有苗种植,这样苗子生长相对一致,还便于后期管理。 其次,为促进拱棚幼苗尽快恢复生长,菜农应加强保温。菜农可以在将大雪扫除之后,用草帘将拱棚的四周围住,进行保温,但要注意在上午将棚东侧的草帘卷起,在下午将东侧草帘覆盖,将拱棚西侧草帘卷起,以保证蔬菜见光。在下午五点以后将拱棚四周全部覆盖草帘。同时有条件的应在棚内覆盖二膜或者在棚内种植行起拱,使用旧膜覆盖幼苗的方法,以促进生长。 再次,菜农在修复被损处棚膜及立柱时,菜农应换用质量较好、抗压强度强的立柱,同时菜农可将棚内中间断裂的较高的立柱移到拱棚两侧使用,以降低成本。对于竹竿,菜农应选用5厘米以上的粗竹竿进行加固,同时立柱中间的竹竿要由原来的间隔1.2米变为1.0米,以增强棚体的牢固性。 最后,菜农在设置拱棚两头的最外侧立柱时,应将立柱向外倾斜,这样在紧钢丝时,不至于将拱棚两头立柱拉得向棚内倾斜,以增强拱棚的抗压能力。 蔬菜管理建议:菜农在将拱棚受损一头的幼苗转移到育苗棚中时,最好使用口径10厘米左右的育苗杯移苗,当拱棚修复后将幼苗移回时,因为苗子较大,一旦根系受损对幼苗生长影响较大,使用大育苗杯移苗可减少对幼苗的伤害,缩短缓苗时间。 在修复好拱棚后,要将拱棚破损处的土壤进行重翻,先提高地温,然后再进行移苗补种。但是不宜进行大水浇灌,而应使用水壶对移种的幼苗进行灌根,防止地温降低幅度较大,影响蔬菜根系生长。同时要将棚内原来设置的间隔膜除去,当蔬菜缓苗,地温升高后进行浇水,并冲施芳润根佳海藻肥,亩用5公斤左右即可,还可冲施甲壳素及生物菌肥等促进蔬菜根系生长的肥料为主;并注意叶面喷施爱多收、核苷酸等,以增加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强植株长势。 对于瓜农嫁接的西瓜因为定植不久,病原菌极易在受伤后抗逆性降低,病菌会从嫁接口处入侵,所以菜农应注意控制棚内的空气湿度,防止露水在嫁接口处凝结,为病菌的入侵提供条件,所以菜农应使用百菌清或普力克混铜制剂进行预防,防止病菌从嫁接口入侵。 情况三:拱棚整体塌陷 对于这类拱棚,棚内的菜苗全部受损,无法补救,菜农只能对拱棚进行重建,重新育苗种植,别无它法。但是菜农在重建时要注意拱棚内立柱除中间一行外其余都要向外侧倾斜,这样在设置钢丝时,可以防止立柱向内倾斜,当棚膜上负重时,可以大大增强其抗压能力。 同时,菜农不能抱有拱棚不覆盖草帘,无负重,不用使用质量较好的立柱及竹竿的想法,而应采用高质量的立柱及竹竿,这样即使遇不到大雪天气,也能增强拱棚的抗风等能力,延长使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