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区旱情露头 做好抗旱保丰收
据省气象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省降雪天气较多,利于缓解旱情,但仍有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尤其是太行山区,旱象已露头,并有加重的趋势。截至目前全省冬小麦受旱面积312万亩,白地缺墒800余万亩。因旱还造成48万人、11万头大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因此,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开动一切可以开动的设施,利用库水、井水、河水等各种水源积极开展抗旱春浇。本版也专门编发这组稿件帮助农民朋友搞好抗旱保丰收工作。
小麦春季咋抗旱
目前小麦已经进入起身拔节期,是水分需求的敏感期,水肥状况是直接决定小麦穗多穗少、穗大穗小的关键环节。结合我省旱情实际,麦田管理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是灌水保苗。对因旱冻濒临死亡的麦田,要及早组织浇灌,利用各种水利设施和抗旱机具,开动一切灌溉设备,缓解旱情。对于不具备抗旱条件的麦田,可采用叶面喷肥的措施,每亩每次用3‰尿素水喷雾,连续喷施2-3次,间隔5-7天,确保不死苗。
二是施肥壮苗。灌水后一般每亩施5-7.5公斤左右尿素,对晚播小麦群体不足、整地质量不高、小麦出苗不整齐、严重脱肥发黄的田块每亩增施10公斤左右尿素。不具备灌溉条件的,也要在雨后及时追施5-7.5公斤尿素,以促进麦苗发根、长蘖、增穗。
三是化学除草。冬前未开展化学除草或化学除草不彻底的田块,小麦未拔节前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亩用75%巨星干燥悬浮剂1~1.5克或20%使它隆乳油40~50毫升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的地块,亩用10%骠灵乳油50毫升或6.9%骠马40~60毫升兑水40公斤于拔节前喷雾防治。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用以上药剂各任选一种混配施用,或亩用50%异丙隆150克,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防除。喷药时要注意喷匀,防止重复跑漏,阴雨天、风大和有露水时不宜喷施。
四是综合防病(虫)。主要做好小麦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防治。当麦田纹枯病病株率达到5%时,可每亩用12.5%禾果利15-20克加水50-60公斤,对准麦苗茎基部喷洒,15天一次,连用两次。发生小麦条锈病的田块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抽穗期做好赤霉病的预防和防治,亩用50%多菌灵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五是配套沟系。对未开沟的套播麦田要趁墒开挖田内三沟 (畦沟、横沟和围沟);对已开沟,配套不完善的要及时疏通,田埂塌落的,要及时挖沟筑埂,做到沟渠相通,确保排水畅通,防御渍害。
六是防御冻害。3月中下旬到4月上中旬,北方常有寒潮南下,此时如气温下降到零下3℃以下,持续6~7小时,已经拔节的麦苗就会遭受到春霜冻害,发生越迟冻害越重。在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要在低温后2-3天调查幼穗受冻的程度;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在10%-30%的麦田,亩可追施尿素4-5公斤,超30%的麦田茎蘖受冻死亡率每增10个百分点,亩需增加尿素2-3公斤,争取高节位分蘖成穗,减少产量损失。
蔬菜抗旱有办法
一、选用抗旱品种、旱作品种。选用抗旱蔬菜品种,利用品种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能有效提高对水分的利用率,从而保证蔬菜的产量。选用旱作品种能降低蔬菜对水分的过分依赖,有效降低干旱对蔬菜生产的影响。
二、进行抗旱锻炼。1.苗期适当控制蔬菜的水肥供给,进行蹲苗,促进蔬菜根系的伸长,提高蔬菜抗旱能力。2.播前种子抗旱锻炼。播种前,浸泡种子,种子吸胀刚露出胚根时放在阴凉处风干,然后播种,可提高植株适应干旱的能力。
三、集中育苗。集中育苗可以对菜苗进行集中管理,降低苗期的用水量,进行遮阴和覆膜还可降低成本。
四、加强中耕管理。1.地膜覆盖。采用地膜覆盖能反射阳光,锁住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使作物在较长时间的干旱环境中能正常生长。如果无覆盖条件,或地膜覆盖较困难的,可采用杂草覆盖,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2.及时浅锄。灌水会使土壤板结(尤其是粘性土壤),而板结的土壤会形成毛细管通到地面,土壤深层水分会通过毛细管上升到地面上,从而加大土壤水分的蒸发,加重干旱的危害。所以灌水后,在能下脚时要及时进行浅锄(深度因蔬菜品种不同在5-10厘米),截断土壤毛细管,以降低土壤水分的损失。
五、降低植株水分损失。使用生长延缓剂和抗蒸腾剂CCC、B9等能增加细胞的保水力,使用ABA可促使气孔关闭,减少蒸腾。反射剂(高岭土)喷于叶片,可提高对光的反射,减弱蒸腾。气孔开度抑制剂,如叶面喷施10-5—10-3mol·L-l苯汞乙酸使气孔缩小,作用可维持15-30天,且无毒害作用。10-3mol·L-l壬烯琥珀酸甲酯喷施,可使蒸腾降低20%-30%,可维持5-7天。
六、合理灌水。干旱条件下灌水要抓住蔬菜需水的关键时期,使有限的水分发挥最大的作用。灌水要避开高温时间。有灌溉条件的尽量采用小水走沟浸墒,以免破坏表层土壤团粒结构,加大土壤水分的损失,无灌溉条件而有库塘水的以浇水为主。
七、合理施肥。1.施肥方法。多施腐熟农家肥,追肥要薄施、匀施,以免肥料过于集中而降低蔬菜根系对水分的吸收,甚至造成烧根,施后要及时灌水,或直接兑成肥水浇施。2.施肥种类。氮肥用量应当适中,用量过多蔬菜徒长,增加需水量,用量太少则植株瘦弱,抗旱力低下。磷肥与钾肥可提高植株的抗旱性。硼和铜也有助于作物抗旱力的提高。
八、病虫害防治。干旱会加重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要注重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害防治要在齐苗后及时施用保护性药剂,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虫害采用杀虫灯、黄板或性诱剂等方法防治。总体上,干旱环境中防治病虫害要尽量少用药,必须用药时,错开高温时间,并适当降低用药浓度,以降低药害发生的可能。
果树抗旱栽培技术
一.合理密植。在少雨缺水的条件下,合理密植可使果树获得充分的水分、养分。一般株行距2.5-3米,园地尽量平整,挖1米见方的栽植穴。
二.合理修剪。较为理想的树形是自由纺锤形和细长纺锤形。在修剪上应少造伤口,多留保护桩,修剪后用封剪油或润肤油及时涂抹剪、锯口,防止树液蒸发,春季及时抹掉多余萌芽,夏季疏掉无效枝等;以花定果,合理负载,减少树体养分的无效消耗。
三.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实行配方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果树抗旱力。施肥应以合理深施为宜,诱导根系向下生长,增强抗旱性能。
四.果园勤深耕。深耕结合细耙是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的有效措施。深耕应与保持水土相结合,否则大雨、暴雨后会使水土流失。果园可间作豆科作物,固土肥田。
五.果园覆盖。1.薄膜覆盖。一般在春季干旱、风大的3-4月进行,可顺行覆盖或只在树盘下覆盖。树下覆膜能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根际土壤含水量,盆状覆膜具有良好的蓄水作用。2.果园覆草。果园覆草一年四季均可,以夏季(5月份)为好。旱薄地多在20厘米土层温度达20℃时覆盖。麦秸、麦糠、杂草、树叶、作物秸秆和碎柴草均可用于果园覆草。提倡树盘覆草,覆草前在两行树中间修筑40-50厘米宽的畦埂或作业道,畦内整平使近树干处略高,盖草时树干周围留出大约20厘米的空隙,以便降雨尽快渗入土壤。覆草前结合深翻或深锄浇水,株施氮肥0.2-0.5千克,以满足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对氮肥的需要。覆草厚度为15-20厘米,覆草后在草上星星点点压点土,以防风刮和火灾。新鲜覆盖物最好经过雨季初步腐烂后再用。覆草后不少害虫栖息草中,应注意向草上喷药。另外,不少平原地区改进了果园覆草技术,即夏覆草、秋翻埋,每年5月份进行,每亩用草1500千克左右,厚度保持5厘米左右,盖至秋施基肥时翻入地下。
六.穴贮肥水地膜覆盖。一般可节肥30%、节水70%-90%,在土层较薄、无浇水条件的山丘地应用效果显著。将作物秸秆或杂草捆成直径15-25厘米、长30-35厘米的草把,放在水中或5%-10%尿液中浸透。在树冠投影边缘向内50-70厘米处挖深40厘米、直径比草把稍大的贮养穴 (坑穴呈圆形围绕着树根),冠径3.5-4米的树挖4个穴,冠径6米的树挖6-8个穴。将草把立于穴中央,周围用混加有机肥的土填埋踩实 (每穴5千克土杂肥、150克过磷酸钙、50-100克尿素或复合肥),并适量浇水,然后整理树盘,使营养穴低于地面2厘米,形成盘子状,每穴浇水3-5千克,覆膜。将旧农膜裁开拉平,盖在树盘上,并且一定要把营养穴盖在膜下,四周及中间用土压实,边缘用土压严,中央正对草把上端穿一小孔,用石块或土堵住,以便将来追肥浇水。一般在花后(5月上中旬)、新梢停止生长期(6月中旬)和采果后3个时期,每穴追50-100克尿素或复合肥。雨季即可将地膜撤除,使穴内贮存雨水。一般贮养穴可维持2-3年,草把应每年换1次,发现地膜损坏后及时更换。再次设置贮养穴时应改换位置。
四种应急抗旱灌溉方法
一、坐水播种。坐水即在每个种子坑中注水,以满足种子发芽需水,是一种抗旱型半灌溉技术。坐水播种技术适宜在春旱严重造成无法按时播种和正常出苗,或由于土壤墒情差,作物出苗率低影响全年产量,出苗后一般能赶上雨季,正常年份降雨基本满足后期生长需要的地区。坐水播种的方法为挖坑或开沟、坐水、播种、盖土,注水的深度一般应超过播种深度,以利于与底墒相接,增强抗旱能力。采用坐水播种的方法,可以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达到苗全、苗壮的目的。一般出苗率可达95%以上,增产15%-20%。
二、地膜穴灌。地膜穴灌是在坐水播种的基础上进行的。播种后覆上地膜,当作物出苗快顶到地膜时,选择温暖天气将地膜呈十字形划破。待苗长出地膜后,再把播种坑扩大为灌水孔,即地膜集流穴。灌水时可每孔根据植株大小人工灌少量水,保证作物成活;同时地膜集流穴可以收集天然降雨时降到其他部分膜上的雨水,提高降雨的利用率。地膜穴灌还可先将土地整成沟垄相间的田面,灌水时水流通过放苗孔渗入土中,再通过毛细作用湿润作物根区。
三、人工洞灌。春季作物出苗后,如遇较长时间干旱,就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此时如果其他灌溉措施无法满足或无法到达时,可以进行人工洞灌法抗旱保苗。具体做法:在幼苗根部附近,用直径2-3厘米的尖头木棒,由地面斜向根部插一20-30厘米深的洞穴,然后在洞内灌水,待水渗入后,用干土将洞口封闭,以减少蒸发。这样可缓解旱情,使作物度过干旱期。
四、软管扩浇。利用软管输水扩浇简便易行、机动灵活。软管输水灌溉可以爬坡、过沟,而且投资小,管理方便,适合一家一户个体抗旱灌水,解决零散地块或局部旱田的浇水问题。软管输水灌溉长度不宜超过200米,铺设力求线路短、控制面积大、输水畅通。地势较平坦的灌区,可沿田间道路、林网线路铺设;地形较复杂的灌区,可根据地势选择最佳路线;在老灌区,可沿原有土渠或顺耕作垄铺设。使用软塑管浇地,一般是先远后近,先高后低;灌水过程中采用脱节分段法,浇完一段地,抽掉一节管。为了使用方便,软塑管每节长度可根据地块大小和畦田长短而定。联接方式,一般同径管宜采取“揣袖”法套接,即顺水流方向内插搭接长度为管径1.2-2倍的管子,不应搭接太少,以防漏水或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