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的栽培技术
时间:2010-03-18 来源: 作者:
一、甜椒生长的环境条件:
1.温度:椒类喜温不耐寒,正常生长要求的温度是25-30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长。棚温过高,湿度大,植株徒长,落花落果,坐果率降低,影响产量。棚温过低,影响花芽、花粉分化,授粉不良,造成果实单性结实,果实不膨大,出现“僵果”。
2.光照:中等光照强度利于甜椒的生长,光照过强,遇高温、干旱,易发生病毒病及果实日烧病。
3.水分:甜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适中,既不耐旱也不耐涝,但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开花坐果期土壤干旱、水分不足,易引起落花落果,影响果实膨大,果面不光滑,少光泽,品质降低;土壤水分过多,会引起植株萎蔫,严重时成片死亡。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以60%-80%为宜,湿度过大易造成病害,过于干燥则不利于授粉、受精,造成落花落果。
4.土壤及营养:甜椒栽培以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为宜。要求土壤养分充足。土壤中氮素过多或不足,都会造成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去平衡,导致落花落果,产量降低。充足的磷钾肥有利于植株生长,植株健壮,增强抗病力,提早花芽分化,促进开花及果实膨大。
二、甜椒丰产栽培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优良抗病品种是获得丰产丰收的基础。
2.培育壮苗,适时定植。一般幼苗高度20厘米左右,茎粗0.3-0.5厘米,9-11片叶,80%苗显蕾时为最佳定植时间。
3.注意轮作倒茬和土壤消毒处理。连年种植茄果类作物的地块,土壤中残留病菌,土传病害加重。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选择2-3年未种过茄果类作物的地块种植,或与水稻等作物轮作种植,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4.棚温的控制。定植以后棚内温度掌握在白天25-30度,夜间18-20度,开花期不能低于15度,温度超过30度时要放风降温。
5.整个生育期间棚内湿度不宜过大,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为宜。湿度过大,温度过高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6.合理密植,保持田间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锄草;加强肥水管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7.及时整枝打杈,摘除下部老叶;适时采收,根据植株生长状况,适时采收门椒,以保持植株有较旺盛的营养生长状态,提高后期产量。
三、常见病害的防治:
1.病毒病:病毒性病害。田间表现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等症状。传播途径以杂草、蚜虫迁飞、种子带菌、土壤中残留病菌等为传染源,以虫传和接触传染、伤口感染等方式传播。
2.疫病:真菌性病害。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受疫病危害,茎、叶、果实都能发病,严重时植株迅速凋萎死亡。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土壤中、种子上残留病菌为主要病源,土壤中水分多,空气湿度大,棚室温度高为主要发病条件。
3.青枯病:细菌性病害。植株发病表现为枯萎死亡。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土壤中残留病菌通过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从植株根部或茎部的皮孔或伤口侵入,条件适宜时发病。大雨或连阴雨天后天气骤晴,气温急剧升高,田间湿度大,温度高是青枯病发病的主要条件。
4.防治方法:
(1)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对上述病害有较强的抗性。
(2)使用经过消毒处理的种子。
(3)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
(4)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自身抗病力。
(5)及时锄草,早治蚜虫,减少蚜虫的传播机会。
(6)合理密植,通风透光,控制棚内温度和湿度。
(7)露地栽培,遇大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