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热议化肥行业发展_中国化肥网
一年一度的两会又一次在北京盛大召开,来自不同地域、不同业界、不同阶层的5000多名代表、委员,带着民生、民情和民意而来。正是这些代表、委员们尽职尽责地讲真话,报实情,建诤言,才让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更加的繁荣富强。而对于农资行业来说,这也是一个求革新、谋发展的大好机会,为此,本报上会记者,专门采访了参加两会的农资界人大代表,请他们为农资行业的发展进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云天化集团董事长董华:
农资企业的发展将更完善、更健康
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当中,磷复肥企业学到了很多东西,无论在发展方式、产品结构,还是经营模式等方面,业内企业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成熟、更完善,也更健康。就云天化集团来说,集团在大的思路做了调整,确定了五个发展重点:
第一,要以打造新的竞争优势为重点。云天化生产的化肥主要是基础肥料,在专用肥和功能肥的发展力度还不够,这将是产品链延伸的重点;另一方面,在目前生产原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提高工程塑料等产品的附加值。
第二,要千方百计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云天化仅在磷矿的复选技术方面就投入了25个亿,今年和明年可以形成850万吨以上的复选能力,将原来中低品位的矿石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第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搞好循环经济。“十一五”期间,云天化的目标是节约68万吨标准煤,事实上前四年就节约了213万吨;包括磷石膏的利用、硫酸的低温位热能回收都做得就非常成功。
第四,依托创新能力提高,增加效益增长点。云天化已经形成了以肥为主,相关多元的产业结构,发展玻璃纤维、甲醛、锂电池隔膜现等新型材料,增加了赢利增长点。
第五,要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能力。将创新变成效益。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开磷集团董事长曲庆麟:
高浓度磷复肥非两高产品 放开出口利于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磷复肥处于过剩状态,但只是阶段性过剩,由于高浓度磷复肥的产品硫元素依靠进口,且并非两高产品,放开出口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也符合市场要求。
高浓度磷复肥并非两高产品
我国磷矿石中的重金属含量比较低。以开磷的矿石为例,就检测不出来重金属镉,在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大多在5-6个ppm,这在世界都是很低的。
我国磷酸二铵行业在节能减排等方面也做得非常不错。现在有很多人都误认为高浓度磷复肥就属于高污染、高耗能的“两高”产品,其实不然。以磷酸二铵为例,能耗水平很低的,比如现在国内的几家磷酸二铵厂家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大多在0.5吨标煤左右,大大低于1.16吨标煤的全国平均水平。
在废渣的治理上,磷酸二铵行业也实现了突破。譬如开磷发明了二水石膏一步法生产高强耐水石膏砖,在世界上都属于首创,完全可以代替粘土砖用作房屋建筑的承重墙,对于行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二氧化硫的排放上,国家的标准是960mg/l,这个标准数值是发达国家的标准,低于美国(1430 mg/l)、德国(1500 mg/l)。世界上标准数值比较低的就是新加坡(500 mg/l),目前磷酸二铵行业的企业能达到这个标准。而且开磷将对原有的老装置进行改造,争取在1-2年内完成这个任务,使开磷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要低于400 mg/l。
此外,开磷做到了污水的综合利用,实现了零排放。在水资源的消耗上,过去开磷每万元产值新增用水是450吨左右,现在能够做到150吨左右的消耗。
目前,磷酸二铵行业通过“三废”的综合和循环利用,也向社会证明了高浓度磷复肥行业并非“两高”行业。
放开出口将促行业健康发展
高浓度磷复肥行业的快速发展,让国内再也不用对磷复肥的产能担忧,产能过剩只是相对过剩。我国磷肥集中度比较高,云贵也就是三家,总的产能接近1000万吨,足可以满足三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需求。从产能上看,现阶段我国的二铵产能已经超过了1100万吨,有相对过剩的情况,但是现在磷酸二铵主要在长江以北使用,如果长江以南也开始使用磷酸二铵的话,这个产量还不够,还有市场需求,所以目前只能是相对过剩,不是绝对过剩,如果我们有出口这一块作为支撑,还是能够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
允许二铵出口也是市场规律发展要求的。云贵的磷复肥企业对国外硫磺的依存度达到90%,进口的原材料生产成产品,如果不回到国际市场去,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会有影响的。就产品生产来看,磷酸二铵既不是高能耗,也不是高污染,能耗已经非常低了;如果说是资源型的话,我们只有磷资源,硫的资源在国外,再加上高浓度磷复肥的装置决定必须要长期稳定运行,不能开开停停,否则很容易发生安全和环保事故,因此国家应该完全放开高浓度磷复肥的出口,这样才能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我们的市场主要在东南亚和南亚,距离较近,用从国际市场上来的原料生产出产品后回归国际市场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黄麦岭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张富荣:
政策刺激行业 升级方式值得商榷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非常具体的提出,国家对粮食的支持力度在加大,水稻和小麦的收购价格都有所提高,还有8138亿元对“三农”的投入,对农业发展肯定有刺激,农民种植积极性的提高,肯定对化肥会有刺激,所以整个农资行业是向好的。
有一个行业发展的提法我并不赞成,就是用先进的产能来淘汰落后的产能,为什么不把落后的产能改造成先进的产能呢?新建产能就会带来重复建设,比如现在所有新建磷铵产能都是重复建设,因为磷铵的产能已经远远超过需求。新建产能可能在技术上更加先进一些,在资源配置上更好一些,产能更先进一些。但是,在产能过剩情况下新增的产能总是难以避免重复建设。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让落后产能死掉带来的损失还是不小的。
在行业升级发展上,用淘汰的方式是最合理的呢?还是改造落后成先进的产能更合理一些呢?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热议缓控释肥,提出:
要加大缓控释肥推广
在全国两会期间,与会的农业界代表对缓控释肥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纷纷表示缓控释肥是未来肥料的发展方向,在我国提倡节能减排的新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能够加大缓控释肥的推广。
广西忻城县土肥站的全国人大代表蒙铁英副站长告诉记者,由于当地地块比较小,机械化程度比较低,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对于一次性施肥有着较大的需求;同时,由于当地雨水比较多,肥料的流失非常严重,农民需要一种能够控制释放速度的肥料。她表示,希望缓控释肥能够早点推广到当地,在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山东临沭县农业局农经中心的全国人大代表刘建文表示,近年来临沭的肥料企业在研发、生产、推广应用缓控释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金正大集团已经建成目前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公司已研发并推广了适合我国大田作物的上百种缓控释肥产品。2009年临沭县及时提出对肥料产业进行整合提升,概括地讲就是“四个一批”:做强做精一批高端企业,改造提升一批成长型企业,兼并整合一批低产能企业,清理淘汰一批落后企业。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大力研发缓控释肥等新型节能环保型肥料,像金正大集团就是临沭县重点支持的企业。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的全国人大代表许为钢副主任表示在2009年的议案中他就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我国缓控释肥料制造产业的发展和生产应用,之所以有这样的建议,他分析道,缓控释肥有五大优势:即可以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简化农作物生产技术、帮助农民节本增收。他说,随着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进,缓控释肥在价格方面形成优势之后,必将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据悉,2009年国家科技部批准金正大集团筹建“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我国肥料领域唯一的国家缓控释肥研发平台,将推动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快速发展。
(刘学胜)(作者:刘学胜 责任编辑: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