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苫覆盖三结合 增强保温性
时间:2010-03-15 来源: 作者:
以往,我们曾向大家介绍过大棚草苫“品”字形覆盖的方法,即草苫覆盖后,在大棚棚面上,草苫呈“品”字形摆设,其中两床草苫在下,且中间预留20—30厘米的空隙(也可无空隙,但会增加草苫数量),待底层草苫覆盖完毕后,再在每两草苫中间加盖一床草苫,以增强草苫的整体保温效果。此法覆盖草苫,既方便于人工拉放,又适合于使用卷帘机。
我们又了解到,近两年寿光、安丘等地老棚翻新较多,并且,翻新后,棚室跨度比以往老棚多出2—3米。为了不至于浪费,不少菜农朋友仍会充分利用老棚上的旧草苫,覆盖时,新草苫在下,靠近棚膜,旧草苫在上,靠近浮膜。但是,旧草苫比新草苫短,那么,该如何恰当覆盖才能既保持棚温,又安全可靠呢?
在此,记者向大家推荐寿光市孙家集街道前周家村菜农周升山的做法,即草苫“前、中、后”三结合覆盖法。“前端”覆盖:用一短草苫竖立着“围”在大棚前脸处,以增强该处棚温,减少冷热交换。“中部”覆盖:采取前面介绍的“品”字形草苫覆盖法,注意,旧草苫下端要与新草苫下端齐,以避免卷帘机卷放中发生“跑偏”的情况。
“上端”覆盖:旧草苫与新草苫下端对齐后,大棚放风口处就只剩下了单层的新草苫,为了避免该处降温幅度过大,可用一旧草苫,采取东西向覆盖,将该处的单层区域覆盖全,而后在将浮膜盖上即可。这一层东西向的添加草苫只要不影响放风,可一直放在上面,待气温回升后,再撤去。
记者认为,草苫“前、中、后”三结合覆盖法,最大限度地增强了棚室的保温性,利于蔬菜正常生长,值得广大菜农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