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新品种“中早39”简介
中早39是中国水稻所育成的中熟早籼品种。2008年引入我市试种,2009年继续参加品试的同时,进行了必要的生产试验和少量大田抛秧示范,表现突出。下面求二年来的试种情况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试种产量:
2008年品比试验,小区折亩产507.6公斤,比对照加育293 465.2公斤增产9.1%,2009年继续品试,小区平均折亩产554.6公斤,比加育293 527.5公斤增产5.1%;生产试验折亩产626公斤,比加育293 593公斤增产5.6%;国家早稻新品种展示区手插栽培,平均亩产524公斤,比加育253 541公斤仅减3.1%。大田抛秧示范5亩,平均亩产595公斤,其中一农户2.3亩,粮站入库亩产625公斤,比该户的加育253抛秧亩产583公斤增产7.2%。
二、主要特征特性:
1、生育期适中。作绿肥田(冬闲田)栽培,2008年试种,全生育期112天,2009年为109.5天。年度间变化在2.5天左右,比我市大面积栽培的加育253早熟2—3天。
2、抗逆性强。中早39二年试种,平均株高85.3厘米,比加育253低6厘米左右,且茎杆粗而坚韧,抗倒力显著优于同类品种;对不良的气候有较好的抗性,一是表现插种后返青早、起发快,二是抽穗结实期2008年以阴雨为主,其结实率为93%, 2009年则是晴热高温,结实率仍达到了95.7%,其结实率连续二年为我市早稻种植品种之首;抗病性好,二年种植田间末发现稻瘟和白叶枯病,另据育种单位介绍,该品种高抗稻瘟病,但易感白叶枯病。
3、株型较好。中早39植株松散度适中,叶片挺拔,剑叶直立。叶色前期为翠绿,抽穗后转淡绿,成熟后株、叶仍保持青杆活熟,脱粒容易,但不易落粒,稻谷黄亮饱满。
三、适用范围:
根据中早39植株较矮、茎杆粗壮、抗倒力强,但分蘖力和穗型中等的特点,我市适宜作抛秧、直播栽培。如作手插或机插栽培,常因穗数不足而难以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四:主要栽培技术:
1、播种期和用种量。我市抛秧栽培的如采用盲籽播种,宜在3月底、芽谷播种宜在4月5日左右。直播宜催大芽播种,时间4月15日左右。亩用种量抛秧栽培6公斤、秧盘100张左右,直播5公斤左右。
2、肥料施用。早稻生育期相对较短,肥料施用以早为宜。一般亩施基肥:过磷酸钙30公斤、碳氨40公斤。追肥:抛秧栽培的活棵后亩追施尿素、钾肥各10公斤,5月底6月初看苗酌情补施穗、粒肥尿素5公斤左右;直播的在二叶期秧板上水后亩施尿素、钾肥各5公斤左右,隔15天左右亩施尿素10公斤、钾肥5公斤左右,以后看苗酌施。亩氮肥用量掌握纯氮13.5公斤左右。
3、水浆管理。抛秧栽培:浅水抛秧(如抛秧后遇大雨,应排干田水,以防止秧苗随水漂流),适水护苗,活棵施肥后自然落水实田,扎根促蘖。直播:二叶期后上水秧板,以后结合施肥后干湿相间。不论是抛秧还是直播,待亩总苗数25万左右开始排水搁田,搁田程度田边开细裂、中间不陷脚。由于我市早稻孕穗、抽穗期正处于梅雨期,因而大多数年份以排水降湿为主,以减轻纹枯病等病害。但出梅早、温度高的年份,孕穗、抽穗期务必保持水层,如在扬花结实期连续遇到36℃以上的高温天气,最好白天灌深水降温,晚上排水透气。灌浆期干干湿湿,收获前5天左右断水。
此外,病、虫、草防治,应根据市植保站防止意见适时防治。
- 关键词搜索: 早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