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云NPV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简介
时间:2010-03-01 来源: 作者:
一、作用机理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是一类纯天然的微生物农药,其有效成分昆虫病毒(NPV)主要通过活体昆虫感染增殖病毒而取得。因此,昆虫病毒杀虫剂经加水稀释喷施到农作物上以后,害虫在取食作物叶片、果实以及卵壳(初孵幼虫)的同时,一并食入大量的病毒包涵体而被感染。病毒感染后迅速大量复制增殖,充满到害虫身体的各个部位,大量吞噬消耗细胞营养,致使害虫全身化水而死亡。由于死亡害虫的体液、粪便都含有大量的病毒包涵体,这些病毒通过害虫的田间活动等各种方式进一步传播扩散,造成当代害虫和隔代害虫之间的交叉感染,如此反复出现死虫,反复传播扩散,加上人工定期向田间补施新的病毒,就可以长期持续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
二、产品特点
1. 环保无公害,对人畜安全。昆虫病毒杀虫剂是典型的生物农药,与环境有很好的相容性,由于其专化性特别强,对人畜无毒,尤其适用于无公害蔬菜、粮食、牧草等绿色食品出口基地的害虫防治,被列入农业部首批公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使用农药品种名单》。
2. 选择性强,不伤害天敌。昆虫病毒对其它科类的害虫或益虫没有任何作用。因此,施用昆虫病毒杀虫剂对田间天敌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其它次要害虫的猖獗为害,有利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3. 对抗性害虫作用突出。由于长期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害虫对昆虫病毒较难产生抗性。因此,对那些因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产生抗性而很难防治的害虫,昆虫病毒杀虫剂具有非常突出的防治效果。
4. 具有明显的后效作用。如果能够确保在产卵盛期或2龄以前的低龄幼虫期施药,用药3天左右便会看到大量害虫死亡,随后一周左右的时间害虫仍将持续死亡,总体杀虫效果达90%以上。而且死亡的虫尸和粪便在田间仍可传染扩散,保持田间始终积累有高浓度的昆虫病毒,引发害虫病毒病流行,形成大规模的“瘟疫”,从而在整个作物生长季节内持续控制害虫的流行。
5. 高含量,超低用量。我公司目前开发生产的昆虫病毒制剂分别有200亿PIB/克、300亿PIB/克、600亿PIB/克的高含量品种,亩用量仅需2~3克,显著提高了药效,更加安全高效,方便运输、贮存和使用。
三、产品种类
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建成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生物农药中试基地,研制开发和生产了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三种高含量、超低用量的昆虫病毒杀虫剂制剂,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制成了水基质的水分散粒剂,安全、高效,使用方便。具体介绍如下:
1. 600亿PIB/克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水分散粒剂,主要防治棉花、蔬菜上的棉铃虫以及烟草、蔬菜上的烟青虫;
2. 300亿PIB/克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eNPV)水分散粒剂,主要防治蔬菜及其他作物上的甜菜夜蛾;
3. 200亿PIB/克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NPV)水分散粒剂,主要防治蔬菜及其他作物上的斜纹夜蛾。
四、使用方法
1. 施药适期:以第一代害虫的卵盛期或2龄以前的低龄虫期施药最为适宜,在第一次施药后10天左右进行下一次防治,直至害虫整个为害季节结束。
2. 施药时间:宜选择在每天下午太阳落山后(或阴雨天后)施药,以避免阳光照射而影响病毒的活性。
3. 喷施方法:将药液均匀喷洒在作物的新生部分、叶片背部等害虫喜欢咬食的部位,便于害虫幼虫大量摄取病毒粒子而迅速染病。建议最好用机动弥雾机喷雾,以提高防治效果。
4. 产品用量或施用浓度:
600亿PIB/克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2克/亩;
300亿PIB/克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2克/亩;
200亿PIB/克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3克/亩。
以上药品一般稀释1万5千倍至2万5千倍。
五、注意事项
1. 切忌与碱性农药混用,最好选用pH值接近中性无污染的清水稀释药液。
- 此技术信息由:河南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提供,进入该公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