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化肥

天冷了,呵护好仔猪

时间:2010-01-29 来源:  作者:
  

        新生仔猪适应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胃肠消化机能低,极易患病死亡,如何在寒冷的冬季提高仔猪成活率,成为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笔者认为,需要日常管理中做好以下8点。

 

        1.做好保温。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出生后6小时内为35℃;2~4日龄为34℃;7日龄为30℃;8~14日龄为26℃~28℃。新生仔猪的组织器官和机能处于未成熟状态,仔猪毛稀、皮薄,油脂少,缺乏自身调温能力,低温环境很容易造成仔猪冻僵、冻死。特别是在严寒季节产仔,特别要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可在猪舍内为仔猪设置保温箱并安装红外线保温灯或加热板,保持舍内恒温。

 

        2.采用产床。采用母猪产床产仔,便于管理,可有效改善母猪踩压仔猪及仔猪环境卫生条件,可有效减少仔猪伤亡和疾病发生,仔猪健壮整齐,为生长肥育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3.吃好初乳。在仔猪出生后2~3天内让仔猪及时吃上初乳,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产后及时哺乳,可使仔猪获得母体母源抗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人工帮助仔猪固定乳头,即人为将仔猪放于母猪乳头边,并帮助其固定乳头,吃上初乳。让仔猪养成固定乳头吮乳的习惯。让体重小的仔猪吃前边的乳头,让体重较大的吃后边的乳头,因为前边的泌乳量比后边多。这样可以让体重小的仔猪吃到足够的乳汁,提高仔猪整齐度和成活率。

 

        4.及时补铁。新生仔猪补铁是一项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仔猪生长快,铁元素需要量大,母猪在哺乳期间供给仔猪的铁量不足5%时,仔猪出生后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缺铁仔猪常常表现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诱食困难、易发白痢、肺炎等,解决的唯一办法是补铁。预防仔猪贫血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仔猪生后3日龄、10日龄内肌注铁剂。

 

        5.及早补料。早期补料仔猪的生长快速,适应性强,在断奶时应激小。可根据仔猪消化器官发育的特点,应配制适口性强、营养全价适口的饲料,在5~7日龄时对仔猪进行,即将仔猪关在保温箱内,待仔猪饥饿时放置饲料,使之被动觅食,每天要训练2~4次。仔猪早期觅食可促进胃酸的形成,从而激活胃蛋白酶消化饲料,为提前断奶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6.早期断奶。早期断奶可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增加年产仔数、窝数。仔猪1月龄左右食量增加,由吃奶过渡到全部采食饲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时期,在这过程中,必须抓好“四个过渡”:一是仔猪断奶要逐步过渡,采取逐步减少吃奶次数的办法进行。二是饲料成分的改变要逐步过渡,要让仔猪的消化道有个适应过程,尽量减少应激反应,断奶l个月后可逐步改变饲料成分。三是饲喂次数的改变要逐步过渡,断奶1个月后可逐渐减少仔猪饲喂次数,这有利于胃肠道发育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四是饲料量的增加要逐步过渡,断奶后要逐步增加饲料喂量,掌握“八分饱”的原则,严禁暴食暴饮,确保断奶仔猪健康生长。

 

        7.做好寄养。当仔猪吃奶不够时需采取寄养,寄养时需选择两头产仔时间间隔不超过三天的母猪,且仔猪均由人工辅助吃一到两天的初乳。仔猪并窝前,要将寄养的仔猪和本栏的仔猪涂上有同一强烈异味的药液(如碘丁),否则嗅觉灵敏的母猪会因别窝仔猪气味不同而将其咬死或拒绝哺乳。

 

        8.及时防病。首先应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其次定期给母猪接种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猪丹毒及肺疫、乙脑等疫苗,初产母猪配种前一个月注射细小病毒,经产母猪在产前一个月注射伪狂犬和产前二十天左右注射大肠杆菌三价苗等疫苗。可有效降低仔猪疫病发生,明显提高仔猪成活率,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