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棚蔬菜生长后期问题集中探讨(下)
上周,我们就拱棚瓜类蔬菜生长后期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样,拱棚茄果类蔬菜生长后期出现的问题也较多,本周,我们一块来汇总一下。
尖椒
当前,随着气温降低,拱棚内的辣椒生长逐渐停滞。而随着温度降低,蔬菜价格则越来越高。辣椒耐储性较好,不少菜农为了提高收入,将辣椒存在棵子上,留待价格高时再出售,可有效提高收益。山东昌乐、青州等地有大量拱棚尖椒,采用此法储存辣椒的菜农不少,但是烂果较多。另外,多膜覆盖下的尖椒因棚内湿度加大,病害增多,菜农抱怨难管理。
问题一:带棵储存尖椒烂果多。
通过记者与菜农交流,发现引发辣椒烂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冷害。这是造成辣椒烂果最重要的一点。辣椒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对低温敏感,8-10℃是比较适合的储存温度,低于6℃时间稍长就容易引起冷害。冷害的症状表现为水浸状软烂或呈现脱色圆形水烂斑点,进而被病菌浸染而腐烂。
二是病害。病害对辣椒能否成功储存影响也很大,在贮藏工作中应特别注意田间病害的影响。随着温度逐步降低,棚内通风少,湿度高,容易受冷害,导致辣椒发生病害出现烂果等。田间最常见的病害是细菌性软腐病。另外,白霉菌和黑霉菌也是导致辣椒贮藏期间烂果的常见病原。
因此,选择带棵储存辣椒前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到遇到寒流或大量烂果时再心急就晚了。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品种。由于辣椒所适应的贮藏温度较高,因此容易滋生病菌,一般皮色黑绿、皮厚、辣味足的晚熟品种较耐贮,其抗病性较强,适合较长时期储存。
其次,增强拱棚的保温性,避免冷害和冻害。到了储存后期,棚内温度整体较低,要控制好温差,不要使白天过热、晚上过冷。白天,棚内温度较高时应该揭开覆膜,加强通风,适当降低棚内温度,不要超过25℃。晚上,再将薄膜覆盖好,保证棚内温度在8℃以上。最后,冬天蔬菜“遇冷、遇雪则涨”,后期遇有寒流时,可以将辣椒棵子歪倒,覆盖上地膜,仍可适当延长辣椒的储存期,待冷后价格高涨时再将辣椒出售。
再次,要保证植株健壮、田间无病。病害多发地块的辣椒不耐贮,重茬地块的辣椒不耐贮,肥力不足、干旱或湿涝的地块辣椒也不耐贮。要想长时间带棵储存辣椒,就要提前做好准备,保证健壮的植株,水肥以适当控制为宜,防止植株生长过旺,田间湿度过大,导致植株抗病性、耐寒性下降。
为提高植株抗性,减少病害发生,可以用阿米西达1500倍、中生菌素1000倍配合甲壳素1000倍、全营养叶面肥喷雾,效果良好。遇有地膜覆盖,不好喷雾时,可选择百菌清烟剂、百速烟剂等熏棚6-8小时,预防病害。
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即可保证辣椒储存期间不出现烂果等病害,不至于造成较大损失。
问题二:二膜覆盖下的尖椒病害多。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处于结果后期的拱棚辣椒已经覆盖二膜,(即在棚内钢丝上搭成棚中棚)并且拱棚两侧的通风口也已经关闭,以此提高棚温,延长采收期。但是这也使拱棚内的湿度增大,辣椒疫病及绵腐病多有发生。
绵腐病以及辣椒疫病都属卵菌病害,主要通过灌溉水传播,现在拱棚放风时间减少,夜间棚内外温差大,棚内易起雾,湿度大,这为病害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绵腐病主要为害果实,首先从果实蒂部开始侵染,病斑初生暗绿色,并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即病原菌孢子囊及孢子梗,并进行再侵染加重为害。
辣椒疫病危害成株时主要是造成植株分枝处和茎上叶痕部及茎基部,病部变为褐色或黑褐色水浸状病斑,并且病斑围绕表皮扩展造成病部以上枝叶发生萎蔫。果实的发病症状与绵腐病相似,但是湿度大时产生的是白色霉层而不是棉絮状菌丝。
防治方法:因两者同属卵菌危害,故防治药剂相同。在白天当气温达到30℃左右时,要将棚膜及二膜顶部的放风口全部敞开进行放风排湿,使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降到70%以下,从而抑制病菌的发展;化学防治可用72.2%霜霉威600倍液混甲霜灵锰锌600倍液进行喷雾,在晚上时还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用250-300g进行烟熏,这样进行综合防治后可有效减轻为害,减少绵腐病及辣椒疫病的发生。
茄子
茄子到了生产后期,气温降低,光照减少,棚内茄子弯果、偏头、裂果等增多,大大影响了茄子的商品性,也往往因为这样,茄子不得不早拔园。而随着天气变冷,茄子价格一般会越来越高,怎样延长茄子的采收期成了种植拱棚的菜农关注的一个难点。
问题:茄子采摘期结束过早。
今年进入11月份之后,接连受到两次寒潮影响,气温降到零下5℃的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茄子生长受到很大影响。很多菜农因为缺乏准备,保温措施不到位,生产提前结束,给菜农造成了很大损失。
近日,记者在寿光市纪台镇李家村采访时,发现菜农魏师傅在延长拱棚茄子生长期、解决生长后期畸形果多方面很有一套。
首先,加强保温是延长茄子生长期的基础。茄子属于喜温作物,开花结果期的适宜温度白天为25-30℃,夜间15-18℃。因为拱棚保温性较差,到了拱棚茄子生长后期,天气变冷,棚内夜间温度常低于10℃。所以,要想延长茄子的采摘期,改善拱棚的保温性、提高棚内温度是其基础。
为了提高棚内温度,菜农朋友要提早上好套棚,而且要选择厚度更高、透光更强的优质薄膜。套棚之内,菜农朋友最好再设置一层或几层可以收放的厚薄膜(可以用大棚上的旧膜)。增设的这层薄膜虽然收放比较繁琐,但可以大大增强拱棚的保温性,遇到寒流时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除此之外,拱棚四周热量散失最快,提醒菜农朋友要特别加强四周的保温处理。这样就能保证棚内的茄子在寒流之后仍然继续生长。
其次,提高茄子自身的抗性。提高茄子抗性延长茄子采摘期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还能减少茄子畸形果。到了生长后期,温度低,茄子生理活性降低,不但叶片的光合作用减弱,根系的吸收功能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建议菜农每周都喷用一次药剂,改善植株营养,预防病害。可用阿米西达1500倍、甲壳素1000倍、芸薹素内酯1500倍、全营养叶面肥喷施,阴天之前加入葡萄糖等补充有机营养,效果更好。在此条件下,植株抗病性、耐寒性都有提高,保证了植株营养,有利于茄子生长发育。
再次,还要合理留果、采收。到了采收末期,要适当减少留果,采收也要及时,保证植株能够供应充足的营养,避免因缺乏营养而影响生长速度,也容易出现畸形果,反而不利于效益提高。很多菜农觉得反正到了生长后期,多坐一个是一个,还能多收几个,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后期温度低,植株制造有机营养的能力降低,过多留果会导致茄子生长慢、畸形多、商品性差,不仅卖钱不多,还会加重茄子早衰,得不偿失。
另外,到了生长后期,要适当控制浇水。即便浇水,也要选取晴好天气,且只浇小沟,减少浇水量,以免造成土壤湿度过大、地温下降难以恢复,影响茄子正常生长。甜椒 “秋茬甜椒比较难伺候,前期死棵较多,这不,到了生长后期,不仅畸形果多,有些甜椒果实表面还出现发黑现象,不知道是怎么回事?”11月21日,昌乐县宝城街道赵师傅告诉记者。
甜椒
问题一:甜椒果实表面发黑。
记者来到昌乐县宝城街道几个拱棚内,看到甜椒棵长势弱,茎秆细,坐果数量少。果实表面发黑严重的植株多分布于放风口周围及门口处。记者看到初发生时,在果实一面呈暗绿色条斑,多从果肩部发生,严重时条斑连接成片,发黑,但不腐烂,也不为害果肉组织,仅仅在椒果一面的表皮上发生,另一面则表现完好。发黑的有大果也有小果,并且每株上的果实多半都有该症状出现,叶片、茎秆则无此症状。
据菜农们反映,每年随着天气变冷,甜椒果实上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多菜农认为是条斑病毒病或脐腐病防治,喷洒一些抗病毒的药剂或钙肥对于该症状的缓解无济于事。
记者分析:从表现症状上来看,这应该不是条斑病毒病和脐腐病。条斑病毒病症状多表现为隐约可见或较为明显的褐色条纹及条形斑点,果实歪扭畸形。而脐腐病多发病于果实脐部,表现为干缩凹陷并黑褐化,呈水烂顶状。
这应该是温度低造成的生理性病害。最近气温下降快,菜农棚室管理中不注意保温增温,使用的棚膜透光率低,使得正处于转色期甜椒由于温度低而影响到了色素的合成、转化,最终导致果实发黑。所以,要预防甜椒果实发黑,首先要做好保温工作,提前设置二膜,有必要菜农可以设置三膜、四膜,以此来保证棚内的温度。其次可适当冲施一些生物菌肥,促发根系,喷施氨基酸或核苷酸叶面肥养护叶片,提高甜椒植株的抗寒能力。另外,还要注意白天放风时不要一次性放开,应由小变大来放。
问题二:甜椒畸形果多。
甜椒生长后期,出现的畸形果较多,主要表现为空洞果,无籽且畸形,影响销售,菜农损失严重。甜椒之所以会在生长后期出现畸形果较多,主要是肥水不足和温度过低造成的。
首先要合理控温。甜椒开花坐果时,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如果大棚内的温度超过35℃或者是32℃连续2小时以上,甜椒就会出现授粉或授精不良的情况,需加强降温措施。入冬后,若棚温低于15℃,也易出现畸形果,需加强保温。
其次要及时追肥。甜椒结果期需求钾肥的量大,约为氮肥的2-2.5倍,因而在冲肥时应选择高钾肥料,如可用全水溶性肥料芳润(15:15:30)进行冲施,每亩每次10-15公斤。其次,温度降低后,为养根促果,避免根系受伤而早衰,冲施高钾化肥减量的前提下增施生物菌肥。还有,若土壤微量元素缺乏,特别是硼肥缺乏,花芽分化不良,易出现畸形果,因此要喷洒含硼等的叶面肥,如速乐硼等。
还要注意调控长势。植株生长过旺,生殖生长不足,营养供应果实少,易出现畸形果,可通过喷洒助壮素750倍或进行整枝打杈等方法控制植株生长,促进果实生长。同样,植株长势过弱,营养生长不足,也不利于果实正常发育,可通过喷施爱多收6000倍混加云大120,提头开叶促进植株营养生长。
相关链接: 拱棚蔬菜生长后期问题集中探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