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药

脆肉型厚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时间:2009-12-03 来源:  作者:
  

       摘要  脆肉型厚皮甜瓜以其特有的香甜、爽口风味和美观外表而深受消费者青睐。本试验对引进的14个脆肉型厚皮甜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各品种的植物学特状、经济性状、抗逆性及适应性的分析评价,筛选出甬甜5号、京玉月亮、金辉2号、RH-1和哈密红等栽培适应性较强、商品性好、适宜在本地区推广的优良脆肉型甜瓜品种。

        关键词  脆肉型;甜瓜;品种比较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甜瓜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市场对优质脆肉型厚皮甜瓜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引进的大部分品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栽培适应性问题,病害发生严重。因此,引进、筛选适合宁波地区种植的脆肉型厚皮甜瓜品种,对繁荣宁波甜瓜商品市场,促进甜瓜产业向高效、生态型发展尤为重要。本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设施栽培的优质脆肉型厚皮甜瓜品种,同时对存在适应性问题的品种提出栽培改良意见,以进一步指导甜瓜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试验于2007年3月在宁波市农业高新技术实验园区的玻璃温室内进行。参试的脆肉型厚皮甜瓜品种有:雪里红、甬甜3号、甬甜5号、哈密红、红优、新红心脆、丰蜜2号、丰蜜3号(小哈密瓜类型),荆甜优1号、京玉月亮、千玉1号、金辉2号、RH-1(洋香瓜类型),翠玉(厚薄皮杂交类型)等,以东方蜜1号为对照。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每小区种植10株瓜苗,每株保留1个瓜,田间生长管理一致。每小区随机调查5株甜瓜的植物学特性、果实性状及产量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


        1.3 试验方法
        1.3.1 育苗 
        统一于2009年2月6日播种育苗。


        1.3.2 栽培形式、施肥方法
        定植期3月16日。定植前施入“绿源”生物有机肥4500kg/hm2、硫酸钾型复合肥75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整地后,施入3%辛硫磷颗粒剂30kg/hm2、50%多菌灵粉剂30kg/hm2。采用地膜覆盖,整地作畦,畦高40cm,宽80~100 cm。每畦种1行,株距40cm,行距90cm。


        1.3.3 温湿度管理
        根据厚皮甜瓜的生理特性,定植后控制大棚温度和湿度非常重要。试验期间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5~30℃,相对湿度60%;夜间控制在15~20℃,相对湿度最高不超过80%。


        1.3.4 整枝
        试验采用立式支架栽培。整枝方法:单蔓整枝,在中部11~15节选留结果预备蔓,结果后将结瓜部位的上、下侧蔓全部清理掉。待植株叶片达到25片以上时摘心,单株留1个瓜。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比较
        各品种生育期调查结果见表1。由于2月底至3月上旬浙江地区出现连续20天左右的低温阴雨天气,导致参试品种苗期时间延长至40天,全生育期时间较长。表1显示,15个品种的生长速度大致相同,坐果期基本接近,介于4月20日至27日之间。根据品种的果实发育期,可将15个品种分为早熟品种和中晚熟品种,其中荆甜优1号、翠玉、京玉月亮、RH-1、千玉1号属于早熟品种,熟期早于对照,果实发育期30~35天;其他品种均属于中晚熟品种,其中金辉2号、甬甜5号的熟期相对较短,哈密红、丰蜜2号、丰蜜3号的发育期均长于对照东方蜜1号,在45天以上。


        2.2 植物学特性比较
        甜瓜的植物学特性决定了甜瓜品种的田间长势,是鉴定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东方蜜1号、雪里红、甬甜5号、哈密红、红优、新红心脆等小哈密瓜的植株长势强,株型开展,叶片大,节间长;甬甜3号、丰蜜2号、丰蜜3号、翠玉等甜瓜品种植株长势较强,株型开展度小于对照,叶片偏大,节间长;荆甜优1号、京玉月亮、千玉1号、金辉2号、RH-1等洋香瓜类型品种的植株长势较强,株型较紧凑,叶片中等,节间短,粗壮,其中以RH-1最为显著。由于株型开展,叶片大的品种早春种植易遮光,通风透光性差,造成植株茎部湿度较大,整枝伤口不易愈合,易滋生病害。故目前生产上适用的品种为株型较紧凑、节间短、叶片中等大小的。


        2.3 抗逆性比较及适应性评价
        针对甜瓜品种春季种植出现的异常现象,调查品种的抗病性,分析其耐逆性,对15个甜瓜品种进行综合适应性评价。由表1可以看出甬甜3号、甬甜4号、哈密红、荆甜优1号、京玉月亮、金辉2号、RH-1的栽培适应性优于对照。

1 各品种生育期与适应性比较

品种 全生育期(d) 果实发育(d) 病害发生 耐逆性 适应性评价 东方蜜1号 雪里红 甬甜3号 甬甜5号 哈密红 红优 新红心脆 丰蜜2号 丰蜜3号 荆甜优1号 京玉月亮 千玉1号 金辉2号 RH-1 翠玉 116 120 115 110 123 118 118 122 122 106 108 108 115 114 106 40 44 41 37 46 42 42 46 47 30 33 35 38 34 30 蔓枯、白粉病 蔓枯、白粉病 蔓枯、白粉病 蔓枯、白粉病 细菌性病害 蔓枯、细菌性病害 蔓枯、细菌性病害 白粉病 —— —— —— —— —— —— 白粉病 果畸形、易裂果 果畸形、果脐凸出 —— 稍裂果 —— 易裂果 易裂果 膨大慢、发酵 膨大慢、发酵 —— —— 稍裂果 —— —— 稍裂果 耐湿性、耐低温性较弱 不耐低温、不耐湿、春季宜迟种植 适应性较强 适应性较强 适应性较强 耐湿性、耐低温性较弱 耐湿性较弱 不耐低温、建议温度升高后种植 不耐低温、建议温度升高后种植 适应性较强 适应性较强 耐湿性较弱 适应性较强 适应性较强 耐湿性一般


 
        2.4果实品质与产量比较
        果实外观品质是果实商品性的重要指标。由表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的果皮色以白色为主,果肉色有橙色、白色及绿色,果形以圆及椭圆为主,这也符合本地区甜瓜品种选择的主要方向。


        哈密红、荆甜优1号、金辉2号及RH-1等品种果形整齐,外形美观,但果肉品质还存在不足,如哈密红的肉质太紧,荆甜优1号肉质不够松脆,且果肉颜色不均匀,金辉2号及RH-1肉质中脆偏软,不够爽口;甬甜5号、哈密红、红优、荆甜优1号、京玉月亮、金辉2号的果肉厚度超过对照,在4cm以上;甬甜3号、甬甜5号、哈密红、荆甜优1号、千玉1号、金辉2号及RH-1等品种的果实中心糖度平均值均高于15%;边缘糖含量各品种之间差别不明显;翠玉属厚薄皮杂交类型,果实具有薄皮甜瓜的浓香性、梨圆果形及早熟性,兼具厚果肉性状。


        根据15个甜瓜品种的平均单果重计算产量(1200株/667m2计)显示,金辉2号>红优>雪里红>哈密红>甬甜3号>甬甜5号>RH-1,产量均高于2100kg/667m2,丰产性好于对照东方蜜1号;新红心脆、丰蜜2号、丰蜜3号、千玉1号、翠玉的产量低于对照,丰产性相对较差;其他品种的丰产性接近对照,产量在1800kg/667m2以上(表2)。

2   各品种果实性状比较

品种 果皮 果型 肉色 肉质 肉厚cm 中心糖度% 边缘糖度% 风味 产量kg/667m2 东方蜜1号 雪里红 甬甜3号 甬甜5号 哈密红 红优 新红心脆 丰蜜2号 丰蜜3号 荆甜优1号 京玉月亮 千玉1号 金辉2号 RH-1 翠玉 白绿 乳白 白绿 绿花 白绿 深黄 青绿 椭圆 椭圆 椭圆 椭圆 长椭圆 椭圆 长椭圆 椭圆 扁圆 椭圆 梨圆 浅橙 白橙 浅橙 浅橙 绿 细脆 松脆 松脆 松脆 紧脆 紧脆 紧脆 中脆 松粉 中脆 中脆 3.35 3.50 3.11 4.01 4.39 4.07 3.04 2.43 1.82 4.40 4.15 3.25 4.07 3.93 2.80 13.83 14.48 15.10 15.25 15.55 13.78 13.93 14.60 15.00 15.80 14.50 15.60 15.29 15.53 14.83 11.16 11.10 11.85 12.50 11.70 10.33 11.50 12.50 13.00 11.20 11.25 12.20 11.43 11.33 11.00 淡香 淡香 淡香 淡香 淡香 淡香 淡香 淡香 淡香 浓香 浓香 浓香 浓香 浓香 1894.8 2361.8 2250.0 2172.0 2286.0 2376.5 1708.9 1182.0 1132.0 1966.1 2010.0 1626.0 2425.1 2146.0 1800.9

注:表中所有数值均为3个重复平均值。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发现,参试品种对本地区春季栽培的适应性存在一定差异,个别品种生长特性和果实品质与本地栽培条件和市场要求不符,因此在大面积推广种植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选择。


        综合生育期、植物学特性、抗逆性、适应性、果实品质与产量等因素,试验结果显示,甬甜5号、京玉月亮、金辉2号、RH-1和哈密红等5个品种生育期适宜,生长势强,株型优良,抗逆与适应性性强,果实外观美观,果肉品质优良,商品性好,产量高,适宜在我地推广应用;雪里红、丰蜜2号与丰蜜3号等耐低温性、适应性相对较弱的品种可适当推迟播期,或通过品种改良后进行推广;甬甜3号、红优、荆甜优1号、千玉1号、翠玉等品种则由于果肉颜色不均匀、耐低温、耐湿性弱、易裂果等原因而不宜推广。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