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阳:微耕机让农民劳动变得更轻松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融融暖阳,徐徐和风。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黝黑的土地上,一群群“铁牛”在来回奔走,他们身后留下了弯弯新泥,散发着阵阵泥香。
湖北省长阳县资丘镇天河坪村农民冯兆俊有耕地20多亩,过去犁田用牛,没有10天半个月耕不完,自从2003年买回了微耕机后,夫妻二人顶多4天时间蔬菜营养钵就可下土,劳动效率提高了不说,关键是人变得舒服,他说劳动其实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老冯手指大片的耕地,他说这里大部分农民耕田已不用黄牛了,正常情况下,一台微耕机耕一亩田只要一个半小时,一个人一天至少可耕6-7亩田,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劳动就像是一种享受,在天然“氧吧”里劳动,既赚了钱又锻炼了身体,日子过的是有滋有味,仅他家年蔬菜收入就达8万多元。
该村有着“万亩蔬菜基地”之称,近几年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规模经营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去年仅辣椒面积达6000亩,产量1000万公斤,实现了辣椒收入2000万元,户平收入2.7万元,产品远销10多个省市。
经过几年探索,富裕起来的农民逐步转变了思想观念,农业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现全村700农户有300多农户购买了农机具,还有100多户正在订购农业机械,在该村除了施肥外,耕地、培垅、播种、覆膜一条龙,基本上不需要弯腰就可以完成全部农活。
“在选择农业投资问题上,有人是走了弯路的,有人有了钱不知道怎么花,甚至拿钱去赌博”,该村书记覃守孝说,发现这个苗头后,我就对老百姓说,你们不能忘记农民种田的本色,要想做大农业产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就只有增加农业投入,机械种田是今后的一种趋势,何况购买微耕机国家还给补贴。
在村支部的正面引导下,菜农们利用蔬菜产区独特的自然资源,掀起了农业开发的热潮,3年来群众自发坡改梯300多亩,低产田改造200多亩,建水窖100多口,原来的低洼地如今变良田,昔日的“断头路”如今变坦途。村民田黎明以按揭形式购买微耕机机3台,年获纯收入20多万元,还有一部分农民利用蔬菜时间差出租、出借农业机械或者机械打工,收回的是成捆的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