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药

水稻免耕抛秧:需完善技术配套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由于关键的除草问题没有解决,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在广西的阳朔等地的推广遇到了障碍。这项技术是不是值得大力推广,成为了当地许多种植户所关注的问题。      据南方农村报记者了解,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其实一开始起源于广东,是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等部门于1991年11月研究成功并通过鉴定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广东地区的推广情况如何?是否也遇到了与阳朔等地类似的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栽培研究室主任黄庆研究员。      据了解,广东省一些地区历来有免耕插植水稻的习惯,即在收获早稻以后,不犁耙田,直接将秧苗插植到大田,但是这种免耕方式大多是农民在一些不宜耕作的烂湴田中进行,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水稻所免耕抛秧技术组负责人黄庆主任介绍,到了90年代,为探索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广东省科研部门在1991年11月通过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与常规耕作抛秧相比,该项技术具有更加明显的省工、节本、增效的特点、优点,是免耕技术与抛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不过,水稻免耕抛秧存在应用面不够宽、技术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所以推广起来困难还是不少。”黄庆介绍说,由于认识不一致,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在广东的推广备受争议,包括大多数农技推广人员,对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可行性心存疑虑。      “该项技术在全省的应用面积目前每年大约在150-200万亩左右,发展速度不快。而据广西数字显示,当地的推广面积达到了1000亩,远远超过了广东。”黄庆介绍说。      对于水稻免耕抛秧技术为何在广东得不到快速的发展,黄庆主任坦承,由于除草灭茬的效果不理想,加上抛栽后扎根立苗期的死苗较多,是阻碍这项技术应用推广的主要原因。广西阳朔等地出现的问题,在广东其实早已经被发现。      黄庆介绍,由于一些种植户对水稻的施药时期掌握不当,如早造喷药过早或过迟,晚造未能抓紧于收割早稻的当天或第二天施药,失去杀伤杂草、抑制稻茬萌发的最佳时机;喷药时田面有水层或过于湿润,导致施药无效或减效;喷药不均匀,造成稻田局部区域少喷药或漏喷药;不能根据杂草分布具体情况灵活喷药,常规药量对顽固杂草不足以致死等。      不过,黄庆主任对这项技术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他向记者介绍说:“由于水稻种植生态条件的多样性,免耕抛秧技术的形式也必须多样化,如采用免耕抛秧高效养殖技术、免耕抛秧稻草还田技术等。推广前景还是广阔的。”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