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现代演绎——在随州市曾都区看农业多功能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植五谷,尝百草,教民稼穑,诞于随州的炎帝神农,开启华夏农耕文明。
悠悠数千年,在这片土地上,嫁接了现代文明的传统农业,正迸发出异彩。
阳春三月,尚市桃花灿然绽放,紧随的兰花节、神农节、银杏节、香菇节次第开放,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搅活随州山山水水,现代农业的多种功能被演绎到极致。
灵山秀水孕育特色农业
中国香菇之乡、蕙兰之乡、银杏之乡。 诸多桂冠花落曾都,上苍似乎格外垂青这块土地。
三里岗,以香菇生产、集散地闻名遐迩。去年出口创汇近7000万美元,成为全国香菇出口第一镇。
万和,素有“中国蕙兰之乡”美誉,有兰花资源5000万株,其中野生蕙兰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0%。
洛阳,古银杏之乡,现有定植银杏树500多万株,百年以上银杏1.7万株,千年以上古树308株,古木森森,绿茵如盖。
尚市,桃花盛开的地方,种有油桃4万亩,适逢桃花节,花如海、人如潮,每天接待游人逾万,外销油桃2000多吨。
曾都600万亩山场、数百座水库的滋润涵养,造就了其独特的小气候,高达53%的森林覆盖。“宁可少开发缓开发,也要保护好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其特色农业奠定持久发展的根基。
精心培育终成大产业
优质的资源需要优质的开发。市、区政府提出走“农工结合”、“农文结合”、“农旅结合”之路,打造尚市桃花、万和兰花、洛阳银杏、三里岗香菇等特色农业品牌,依托“两花两果”,开发农业观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功能,丰富农业新内涵。
三里岗镇引资兴办7家合资企业,通过无菌加工车间的处理,变初级农产品为工业品出口,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小小香菇年创税收2000万元。
浓郁的兰文化、丰富的兰资源、广阔的兰市场,兰花种养已成曾都大产业,去岁兰花节吸引了韩国、日本及港澳台地区兰商3000余人,成交额5000多万元。
千年银杏群落,落叶成金的绝美意境,令人流连。银杏果的药用功能又使其带动了相关深加工产业。随着香菇、油桃、兰花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区食用菌已建成创汇产业,油桃、兰花成为优势产业,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80%以上。
而以“两花两果”为景点的节庆活动,成为农旅结合的载体,乡村游风生水起,农家乐休闲农庄、垂钓中心、田园景观春笋般涌现,全区旅游业年收入3.9亿元。
多元开发助推新农村建设
平坦蜿蜒的乡间水泥路,灰墙黛瓦的村庄点缀在潺潺溪水与翠绿青山间,房前屋后,或是香菇棚子,或是修剪齐整的桃树、银杏。游客累了,便可在浓荫砸地的农家乐饭庄小憩。
以点促线,以线带面,曾都将尚市桃花、洛阳银杏、万和兰花等生态农业旅游线建成新农村的风景线。
随着该区“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启动,尚市桃花园、洛阳白果园、万和兰花园三大农业旅游景区开建。
尚市桃花园景区建起集旅游、水果贸易、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广场;洛阳银杏园景区完成新五师革命纪念馆、古银杏群落、胡氏祠民俗博物馆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配套建设。
三里岗作为通往大洪山景区的必经之路,充分挖掘香菇的种植、观赏、食用等多元价值,以吉祥寺村为代表的景点香菇之乡模样初显。
在曾都,以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为基础,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农业多功能开发为抓手,正在形成“一镇一品”的现代特色农业格局。去年,该区尚市群金村、洛阳镇胡家河村、何店镇浪河村等5个特色镇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