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药

尽快鉴定杨道敬“太空大豆”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菏泽市科协退休干部杨道敬培育的“太空大豆”表现出高产性状,经有关人员测产,夏大豆亩产高达323公斤,春大豆亩产429公斤。目前,国内黄淮海区域种植夏大豆最高亩产水平为317公斤左右,西北地区最高春大豆397公斤。而他又是非农业科研人员,因而引起不少人质疑,建议组织专家对杨道敬“太空大豆”的品系、抗病性、适应性、增产潜力等方面进行鉴定。
  杨道敬现年63岁,退休前为市科协普通干部。近十年来,他一直从事科普推广宣传工作,曾致力河南农科院高产地瓜、美国铁杆大豆等多种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自称选育出花大似牡丹、果实大过普通石榴的“牡丹石榴”。对于老杨吃苦耐劳搞推广,与其接触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即便是数月前查出罹患直肠癌,手术刀口刚愈合,老杨也是活跃在田间。上个月,老杨到北京化疗还想着如何将大豆新品种推广出去。但老杨毕竟不是搞农业的,如今一下子培育出来太空大豆、太空小麦、牡丹石榴、中华彩叶杨等多个新品种,人们觉得不可思议。当地一些育种专家也持怀疑态度,作物种子进入太空,会摆脱地球引力,在微重力环境中改变自身基因结构,可能出现变好优化效果,也不排除不变或变坏的情况。所以,作物种子返回地球后尚需培植观察试验,经过反复筛选,挑出其中的优良品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艰苦的过程,一生培育不出一个好品种的农业育种专家大有人在,老杨运气咋就这么好?
  据杨道敬介绍,“太空大豆”的母本和父本分别是菏泽当地传统品种牛毛黄和铁角青,这些经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于2004年9月27日搭载我国第20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太空旅行了18天,卫星于10月15日在四川省中部地区回收着陆,老杨的商业搭载行为已经北京市公证处公证。58粒大豆种于2005年5月分别在牡丹区何楼和高庄两地下种,何楼地块因涝颗粒无收,高庄地块8粒种子当年扩繁至一万多粒。次年,杨道敬用这些宝贵的种子在何楼又种了2亩“太空大豆”,同样获得丰收。今年,他把收获的大豆在高庄的土地里又种了10多亩。前不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鹿大汉带专家专程到牡丹区高庄镇参观考察“太空大豆”,并请部分科研人员估产,结果亩产量在350公斤左右。
  杨道敬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品种株高1.2米,基部直径3厘米左右。一般株结荚500个左右,3粒荚为85%,百粒重25克,蛋白质含量42.1%,油脂22.3%。经三年试种,平均亩产318公斤,高产地块亩产385公斤,有400公斤以上增产潜力,亩用种量0.5公斤。
  “太空大豆”收获前,记者随杨道敬到高庄试验田里查看长势,除了感到种植密度稀些,植株和结荚较普通大豆粗得多高得多也多得多。
  目前,美国大豆平均亩产173.3公斤,意大利大豆平均亩产243.3公斤,国内科研院校最新品种高产地块亩产317公斤左右,与杨道敬的品种无法匹敌。
  记者建议省有关部门组织权威专家对杨道敬培育的新品种进行鉴定,如果品种真好,应尽快组织区域试验、加代繁殖等工作,以便尽快出成果、出生产力。

来源:山东大众网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